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ppt课件.ppt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ppt课件.ppt

ID:58678976

大小:1.22 MB

页数:66页

时间:2020-10-05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主要内容一新陈代谢总论二生物氧化一、新陈代谢总论合成代谢分解代谢新陈代谢概念一、新陈代谢总论概念特点反应条件温和整个反应是分步进行的过程代谢作用具有高度灵敏的自我调节一、新陈代谢总论概念特点高能化合物水解反应或基团转移反应放出大量自由能一、新陈代谢总论概念特点高能化合物烯醇磷酸化合物酰基磷酸化合物焦磷酸化合物胍基磷酸化合物硫酯键化合物甲硫键化合物烯醇磷酸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1.5KJ/mol酰基磷酸化合物乙酰磷酸-42.3KJ/mol焦磷酸化合物ATP-30.5KJ/mol胍基磷酸化合物肌酸磷酸-43.1KJ/mol硫酯键化合物乙酰辅酶A-31

2、.4KJ/molCH3甲硫键化合物活性甲硫氨酸-43.8KJ/mol一、新陈代谢总论概念特点高能化合物烯醇磷酸化合物酰基磷酸化合物焦磷酸化合物胍基磷酸化合物硫酯键化合物甲硫键化合物主要内容一新陈代谢总论二生物氧化二、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糖脂肪蛋白质CO2和H2OO2能量ADP+PiATP热能二、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特点生物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的过程。二、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特点(1)温和环境酶(2)逐步释放能量二、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二)生物氧化中C

3、O2的生成(三)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四)氧化磷酸化作用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碳+氧?有机酸的脱羧基作用。直接脱羧氧化脱羧α─脱羧β─脱羧二、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二)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三)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四)氧化磷酸化作用真核生物:线粒体内膜原核生物:质膜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1、呼吸链1)定义2)种类2、呼吸链的组成3、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NADH呼吸链FADH2呼吸链2、呼吸链的组成烟酰胺脱氢酶类黄素脱氢酶类铁硫蛋白类辅酶Q类细胞色素类2、呼吸链的组成烟酰胺脱氢酶类NAD+或NADP+作用接氢传氢2、呼吸链的组成黄素脱氢酶类FMN或FAD

4、作用接氢传氢2、呼吸链的组成铁硫蛋白类非卟啉铁和硫Fe3+Fe2+作用传递电子2、呼吸链的组成辅酶Q类作用接氢传氢2、呼吸链的组成细胞色素类铁卟啉Cytaa3(含Cu)CytbCytc、Cytc12、呼吸链的组成细胞色素类铁卟啉Cytaa3(细胞色素C氧化酶)(含Cu)CytbCytc、Cytc1作用传递电子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1、呼吸链2、呼吸链的组成3、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3、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呼吸链中传递体排列顺序的依据3、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呼吸链中传递体排列顺序的依据NADH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NAD+→FMN(Fe-S)→CoQ→Cytb(Fe-S)→Cytc1→

5、Cytc→Cytaa3→1/2O23、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呼吸链中传递体排列顺序的依据NADH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FADH2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FAD(Fe-S)→CoQ→Cytb(Fe-S)→Cytc1→Cytc→Cytaa3→1/2O2NAD+→FMN(Fe-S)→CoQ→Cytb(Fe-S)→Cytc1→Cytc→Cytaa3→1/2O2FAD(Fe-S)琥珀酸↓↓复合体Ⅰ(NADH-CoQ氧化还原酶)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2H+H2O+O2-二、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二)生物氧化中C

6、O2的生成(三)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四)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磷酸化作用底物水平磷酸化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被氧化的底物高能磷酸化合物ADP生成ATPADPATP磷酸甘油酸激酶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ADPATPK+Mg2+丙酮酸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GDP+PiGTPCoASH+琥珀酸硫激酶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氧化磷酸化作用底物水平磷酸化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线粒体外(胞液中)NADH的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体系ADP生成ATP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1)P/O比值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7、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1)P/O比值(2)自由能变化NAD+→[FMN(Fe-S)]→CoQ→b(Fe-S)→c1→c→aa3→1/2O2-0.32-0.30+0.045+0.07+0.22+0.235+0.385+0.815G’=-nFE’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1)P/O比值(2)自由能变化(3)结论NADH呼吸链存在三个偶联部位:FMN和CoQ之间Cytb和Cytc之间Cytaa3和O2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1)P/O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