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实践研修成果.doc

初中语文实践研修成果.doc

ID:58667002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15

初中语文实践研修成果.doc_第1页
初中语文实践研修成果.doc_第2页
初中语文实践研修成果.doc_第3页
初中语文实践研修成果.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实践研修成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践研修成果教学基本信息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教材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个人信息设计者姓名单位袁政安源区白源学校1.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回忆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并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的散文。2.学情分析对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和规划。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所以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将

2、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小结出怎样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2、指导学生重点朗读14~22自然段,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且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以及两个“啜泣”的细节进行品析。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中美教育的区别并从中悟出生活的哲理。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朗读品析有关重点段落4.教学过程(一)引新课:(二)知内容:(三)“明主旨”(四)“拓思维”(五)“展联想”(六)“联实际”5.板书设计悬崖高、险、读:“我”的一次“脱险”经历 “我”瘦骨嶙峋 怕、嘲笑、恐惧

3、结 父亲鼓励“我” 爬下悬崖合 悟:人生中的困难应怎样对待——“走一步,再走一步”,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化解成小困难克服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一)引入新课:以清代彭端淑《为学》中开头的语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引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用课件出示课题。进入第一个板快“知内容”:默读、复述(二)知内容:在默读前,让一名学生朗读“课前提示” 教师作补充:提示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是什么险呢?其中“蕴涵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问题的设计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问题,避

4、免默读的盲目性。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并提示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复述的难度,尽快尝到成功的喜悦,分四个问题进行复述前抢答。(用课件打出) (2)抢答后请一个学生复述“冒险”,另一个同学复述“脱险”,并投影出登山和下山的画面,很直观) (3) 完成后概括复述的得失,谈谈自己的默读怎样改进,使之学有所得。(三)内容的理解是为提炼主旨服务的,因为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这篇课文是不是仅仅在于教我们怎样下山呢?时隔57年,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次经历呢?又蕴涵了什么样的生活哲理呢?1、 探

5、寻问题用课件打出,用四个小问题分解2、 完成问题后,通过最后一段明确文章主旨。“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最后一段是寓情于理,情理共生的抒情议论段,适于朗读,在朗读中玩味,体会生活的哲理,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归纳文章的主旨。(归纳课件打出):克服困难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要求学生再次感悟,并且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在脑海中形成难以磨

6、灭的印象。  3、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指导学生感悟写作。教师启发:本文成功之处在于作家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对于写作极其重要。这篇课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很值得借鉴。教师举《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加以说明,要求学生借鉴学习这种写法)(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标”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就不至于总是往一处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拓展思维

7、空间。因此,我设计了第三个板块“拓思维”, 即多角度阅读,启发学生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针对本文内容,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进行评价。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教师启发点拨。问题是: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五)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第四个板块“展联想”让学生展开联想探讨下面的问题: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六)为了让学生活跃的思维继续碰撞,培养正确的情感、

8、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进入第五板块“联实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