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25776
大小:29.3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17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30诗词五首》word教案(1).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0.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2.理解文章大意,体会诗中感情。3.写作训练,片断练习。教学重点:背诵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刈麦》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今天我们学习《观刈麦》,“刈”是“割”的意思。白居易看敢麦子都看到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为《白氏长庆集》。《观刈麦》是白居
2、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二、学生自学,初步感知。1.请二至三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刈荷箪童稚饷田灼秉穗吏禄2.出示思考题,学生读书。(1)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
3、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2)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炎炎的烈
4、日下,辛勤劳动和农民却不知热,他们珍惜这劳动的时光。作者真实的写出了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变态心理。(3)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税”)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一个“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作者在深深1的自责,暗自惭愧。由农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到高官的舒适生活。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三、学生再读课文,当堂背诵。四、总结扩展。这首
5、诗中,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农民的生活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做了对比,就是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谓用心良苦。想想我们伸张在新中国,红旗下,党中央国务院,在三减轻农们的负担,我们这些农家的孩子没有理由不去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好好学习。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赤壁》《过零丁洋》《赤壁》一、导入新课: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军百万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争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二、指名朗读《
6、赤壁》,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停顿。三、思考探究: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赤壁》的内容。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
7、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齐读背诵这首诗。《过零丁洋》四、导入: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
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五、指名朗读《过零丁洋》。六、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