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隔代教育的弊端及补救措施.doc

论隔代教育的弊端及补救措施.doc

ID:58568441

大小:3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0-19

论隔代教育的弊端及补救措施.doc_第1页
论隔代教育的弊端及补救措施.doc_第2页
论隔代教育的弊端及补救措施.doc_第3页
论隔代教育的弊端及补救措施.doc_第4页
论隔代教育的弊端及补救措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隔代教育的弊端及补救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结题报告:论隔代教育的弊端及补救措施一、课题确立的时间及背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两种主要形式。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年轻父母的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不断加重,他们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代管,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我县是农业大县,县财政收入很低。在各个乡镇,一批批的民工涌入天南地北各大城市的同时,他们无奈的把子女托付给了老人,这一现象从农村蔓延到城镇,且越来越普遍。“时间和精力”是年轻父母早抚养孩子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由此可见,隔代教育是全国的现象,且有增长的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教授辛涛说“大比例的隔代教

2、育是中国特有的国情,事实证明,隔代教育对于孩子虽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从整体上看,其负面影响是大于正面影响的。”我园有800多名幼儿,完全由父母带的不足200人,情况多有三种:一是祖父母带着到周末才交于父母;二是祖孙三代共同生活,因孙辈年龄较小没有学业上的要求,生活上的照料几乎全由祖辈负责;第三种就是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让祖辈在县城租房带孙辈上学,目的是让孩子从小接受好的教育。“同样的老师为什么孩子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我们认识到家庭环境密切影响着学校教育”。2004年9月,我园申报了“论隔代教育的弊端及补救措施”这个课题,因为现实需要年轻的父母和祖辈们共同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扬长避短,在

3、克服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同时去发扬其中的优势。一、隔代教育有它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有正面优势在幼儿园介入指导之前,我们课题组在问卷调查、对问题儿童分析的基础上,对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及正面优势做了总结。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人到老年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同时也由于面对的是第三代独生子女,老人的心理上会有一些顾虑——若出差错,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们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地位,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不及时纠正;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得到满足。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料理

4、孩子的饮食,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又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老人又怕孩子哭坏,就百般哄劝。时间一长,孩子发现通过撒泼、发脾气等任性行为可以达到目的,于是一有机会孩子就会发脾气要挟家长,以满足自己的非分要求。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是孩子变得娇气。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得事情,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

5、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实际生活中不少祖辈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当孩子把玩具乱扔时,他们会一遍又一遍的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时,他们担心回去孩子摔倒,会抱着上下楼梯;当孩子吃饭时,他们又担心孩子弄得一塌糊涂,就一口一口地喂孩子。。。。种种做法,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孩子的大脑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增加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孩子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他往往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继而产生愤怒、不满的情绪。我的孩子曾经历了这一阶段:奶奶时刻跟着孙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要奶奶帮忙,于是儿子跌倒时,从不主动爬起来

6、,只会叫奶奶帮忙。奶奶总是心疼地抱起他,“哪儿疼,让奶奶揉揉,下次可要小心点”。当儿子的画板上画满了画要抹掉时,他就会要奶奶帮忙,奶奶稍有怠慢,他就会大哭大闹,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其实儿子完全由能力把画抹掉。祖辈深受传统思想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祖辈的观念相对滞后,不太容易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他们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的破坏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于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是加以阻止或批评。因

7、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一辆完好的玩具车是不可以破坏的,并且把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当做一种不良行为。其实这恰恰是孩子探究事物特点的创新行为的表现。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良品质的良机。父母在教孩子知识、满足孩子要求时,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是否有益,能否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祖辈当然也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他们更多的注重教孩子认识字、数数,却不大意识到应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爱劳动、谦让、照顾别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