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伏九贴敷疗法.ppt

2019年伏九贴敷疗法.ppt

ID:58560295

大小:12.53 MB

页数:70页

时间:2020-09-06

2019年伏九贴敷疗法.ppt_第1页
2019年伏九贴敷疗法.ppt_第2页
2019年伏九贴敷疗法.ppt_第3页
2019年伏九贴敷疗法.ppt_第4页
2019年伏九贴敷疗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伏九贴敷疗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伏九贴敷疗法外治病内目录理论基础注意事项概述治疗方法适应症与禁忌症历史源流概述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它是中医内病外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穴位贴敷疗法——定义“伏九贴敷疗法”属于中医传统的内病外治疗法,又称“天灸”疗法,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理论,在三九、三伏将中药贴敷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伏九贴敷疗法——定义历史源流

2、历史源流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历史源流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历史源流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并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

3、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历史源流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历史源流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药,如续断青、丹参青、雄黄膏、

4、五毒神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历史源流唐·孙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历史源流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圣济总录》中指出:“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初步探讨了膏能消除“皮肤蕴蓄之气”的中药贴敷治病的机理。历史源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是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并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采

5、用。如“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等等,另外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沿用。历史源流清朝是我国传统穴位敷贴疗法普遍应用和全面总结时期。政府组织撰写的《医宗金鉴》中记载:采用葱白捣烂加麝香少许敷脐,加以冷热刺激,以治疗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之证。历史源流清代程鹏程撰写的外治法专书《急救广生集》,汇集了清·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其中不乏穴位贴敷之法,仅以神阙一穴而言,就有何首乌贴脐中治自汗,五倍子贴脐治盗汗等。历史源流“外治之宗’吴师机撰写了《理瀹骈文》

6、一书,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并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理论基础经络理论A阴阳理论B五行理论C理论基础天人合一D经络理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入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肺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入”的场所。经络理论《素问·四时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灵枢·终始》亦曰:“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

7、在分肉,冬气在筋骨。《素问·疟论》曰“若腠理疏松则汗孔多开”,“夏气在孙络、在皮肤”。阴阳理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阴阳理论“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认为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以固护阴液为主。“三九”时人体阴气最盛,寒气更易侵袭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冬至为阳气升发之时”,此段时间施治具有补气助阳,扶正祛邪的功效,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关键时候。五行理论三伏天是根据古代干支纪日法推算而来的,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

8、伏第1天,10天为一伏,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中伏第1天也为庚日,依此类推,三伏第1天也是庚日。五行理论天干庚辛五行属金,对应肺,庚为第1天,是阳干,辛为第2天,是阴干,庚辛日贴敷均可补肺气,但庚日贴敷较辛日效果偏好,因此,贴敷一般选择在每伏的第1、2天是为了与天干庚辛肺金相对应。五行土对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