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534810
大小:115.50 KB
页数:98页
时间:2020-10-21
《中医学基础-第三章-气血津液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气血津液目的要求:1、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2、掌握气血津液的功能3、掌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熟悉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排泄5、熟悉血的生成及运行6、了解气的运行及分类第二节气一、气的含义: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精微)物质。其生成与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2、后天之精气:1)自然之清气:由肺主吸入,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2)水谷之精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二、气的分类名称生成来源分布功能特点元气肾中精气全身激发脏腑功能宗气水谷精气自然清气胸中助肺呼吸,助心血行营气水谷精气脉中营养化生血液卫气水谷精气脉外护
2、卫肌表;维持体温;调节汗液排泄;温煦脏腑三、气的运行(一)气机的概念:即气的运动,称气机。(二)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称“气机调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失调称“气机失调”。(三)气机失调的常见形式1、气滞:即气的运动受阻,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常见如肺、胃、肝气滞。2、气逆:即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常见如肝、胃气逆。3、气陷:即气的下降太过或上升不及。常见如内脏下垂。4、气脱:即气外逸太过而不能内守。常见如:大出血、严重吐泻。5、气结(气闭):即气失于外达而阻闭于内。常见如:气厥、癫证。四、气的生理功能(一)推动作用1、促进、激发人体
3、生长发育。2、激发、推动脏腑生理功能。3、推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4、促进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二)温煦作用1、维持体温的恒定。2、温养脏腑器官。3、温煦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三)防御作用1、抵御外邪入侵2、驱邪外出(四)固摄作用1、升举、固摄内脏。2、控制血液运行于脉内。3、控制汗、尿、唾、胃液、肠液等的分泌与排泄。(五)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而言指气具有促进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的功能。(六)营养作用是指气为各脏腑器官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其一为水谷精气,尤其是营气。其二为自然之清气。第三节血一、血的基本概念:即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
4、色液态物质。也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血的生成和运行(一)血的生成来源1、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根本,营气、津液、精等皆根于水谷精微。2、营气:营血互育互化。3、津液:津血互渗互化。4、精:精血同源,互育互化。水谷精微↙↓↘营气血津液(二)血的运行1、心:主血脉,为血液运行的动力。血液通过心气的推动循行于全身。2、脾(1)脾统血:控制血液运行于脉内,不致无故流失。(2)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使血液充盈。3、肝:主藏血,调节血量,维持循环血量的相对恒定。4、肺:主气而宗气充沛、且肺朝百脉,助心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三、血的主要功能1、滋润和濡养:脏腑、官窍
5、、形体等全身皆得其养。“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弱”。生理血液充盈↓各得所养↓面色红润皮肤与毛发润泽肌肉丰满脏腑功能旺盛病理血液亏虚↓不能濡养↓面色萎黄皮肤与毛发枯槁肌肉痿弱脏腑功能低下2、濡养神志生理血液充盈↓神有所养↓神志清晰反应灵敏思维敏捷等病理血液亏虚↓神失所养↓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思维紊乱等第四节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1、津与液之异同:性状分布功能特点津质清稀、流动性大皮肤、肌肉孔窍、脉中滋润为主液质稠厚、流动性小骨节、脏腑脑、髓濡养为主2、津液的构成:包括以下两部分:(1)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2)各种正常的分泌物。二、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排泄1、津液的
6、生成:(1)胃受纳腐熟水谷(2)小肠分清别浊(3)脾运化升清2、津液的输布(1)脾运化(2)肺宣发肃降(3)肾主水(升清降浊)(4)肝主疏泄,调畅气机3、津液的排泄(1)小肠分清别浊(2)肺的宣发肃降(3)脾的运化(4)肾主水、升清降浊(3)大肠传导(4)膀胱的气化三、津液的生理功能1、滋润和濡养2、化生血液第五节精气血津液间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一)气对血的关系:即气为血帅1、气能生血(1)气(营气)血互化(2)气推动和激发与血生成相关的脏腑功能活动2、气能行血(1)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2)推动相关脏腑功能活动促进血液运行3、气能摄血:气能统摄控制血液运行于脉内。(二)血对气的关系
7、:即血为气母。1、血能载气:血为气之载体。2、血能养气:气血互生。一、气与津液的关系(一)气对津的关系1、气能生津(1)气推动脏腑功能活动,促进津液的生成。(2)气津互化。2、气能行津:气推动津液的运行、输布与排泄。3、气能摄津:控制津液的分泌与排泄。(二)津对气的关系:1、津能载气,为气之载体2、津能化气。二、血与津液的关系1、津血同源:同源于水谷精微,同盛同衰。2、津血互渗互化:出入脉道,相互渗透转化。第四章经络目的要求1、了解经络的概念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