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任意性.doc

语言符号任意性.doc

ID:58527963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8

语言符号任意性.doc_第1页
语言符号任意性.doc_第2页
语言符号任意性.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言符号任意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即音、义的结合是由现实现象的性质决定的,还是由社会约定的?就是说,它们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在一般的看法是: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比方说“人”,汉语说rén,英语说person,或man和woman,相互间的语音差别很大,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一样,说明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同样,相同或相似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ai,汉语中表达的是哀、爱、矮……,在英语中表达的是“我”(I);英语的bye

2、-bye(再见)与汉语的拜拜、排排等的语音相似。人们根据诸如此类的现象得出结论,认为什么样的音和什么样的义相结合构成语言符号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简称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或约定性;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用荀子的“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的“约定俗成”四字来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人们都非常推崇荀子“约定俗成”的学说,认为这一认识比西方语言学家还要早二千多年。  荀子的约定俗成说出了语言符号的本质: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

3、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荀子的“约定俗成”观点,说明了语言音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天然的,而是社会成员约定的,说明了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约定的符号,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人们都非常推崇荀子“约定俗成”的学说,认为这一认识比西方语言学家还要早二千多年。任意性或约定俗成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任意性或约定俗成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指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客观事物现象这个意义内容是任意的,不是说人们可以对语义内容作随意解释。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

4、个人绝不能随意更改,也无权更改,即使是那些“一言九鼎”的权威,如皇帝、总统等等也不例外,都只能接受社会已经约定的符号。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约定俗成前可以说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假如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使用语言,如果这种任意性没有任何规定性,没有强制性,各人可以自说自话,乱说一套,比如把“死”说成“活”,把“高”说成“矮”,把“香”说成“臭”,等等,那么结果是谁也听不懂谁的话,语言交际就无法进行,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了。  语言属于制度文化,作为一种“制度”,它首先是

5、人类创造的,但在社会实践中,它又要求社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有关制度,这种制度对所有的人具有一种强制性,决没有自由。我们今天来观察语言,思考语言的音义关系,无论你认为它合理还是不合理,都得遵循这种制度。一个小孩刚刚学说话,其行为从一开始就属于一种强制,比如天天让他叫(某人)“爸爸”,通过多次反复强制,他就把“爸爸”和某个人固定联系起来了。小孩学会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都是这样具有强制性的,决没有半点自由!  在此我们可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制度对人们的影响。据说,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距离是4英尺又8.5英寸,为什么会定下这样一个奇怪的标准呢?原来这是英国人制定的铁路标准,

6、而美国的铁路最早是由英国人修建的,而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设计的。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他们援用了马车两个轮子之间的宽度。马车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标准,是因为老路上车辙的距离就是4英尺8.5英寸,假如谁不遵循这个尺寸,那么造出来的车就无法行驶,很快就会被撞坏。而英国这些老路又是由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铺设的,正好是罗马人的战车的宽度。而罗马人的战车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宽度作为轮距,那是因为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正好是这个距离!  有人还用猴子进行了制度的强制性的试验。猴子是最爱吃香蕉的,试验人员把受试验的猴子关在一个笼子中,随后就放一把香蕉进去,猴子见了香蕉就去拿

7、。试验人员立即拿水枪猛滋猴子,猴子被迫放弃香蕉,躲在一边。水一停止,猴子又扑过去拿香蕉,这样自然又遭到水枪的猛滋,猴子再次躲在一边。这样反复几次后,猴子明白了,只要去拿香蕉,就要被水枪猛滋,于是猴子就不再试图去拿香蕉。这是再放进一只猴子到笼子中,新来的猴子见了香蕉立刻去抢,而这时不等试验人员拿水枪滋猴子,第一只猴子已经猛扑过去,对第二只猴子又撕又咬,如此反复几次,第二只猴子也不敢再去拿香蕉了。这时再关进第三只猴子,同样的一幕发生了,只要它试图去拿香蕉,前面两只猴子就撕咬它,直到它彻底放弃拿香蕉的意图为止。这样强制的结果,就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