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docx

ID:58523290

大小:23.2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2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docx_第1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docx_第2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docx_第3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课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课第一个活动是使物体发出声音,第二个活动是探究发声物体都振动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建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声音的变化以及声音的传播知识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都已经有了许多直观的感受,获得了许多关于声音的知识和经验。小学生虽然声音现象很熟悉,但是并不一定真正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也不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本课将通过在学生已有的有关声音知

2、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多个物体的实验,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并进行假设性解释,最后学生通过用音叉做实验,进一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学生的多次实验与思考中建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了解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

3、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小鼓、尺子、橡皮筋、豆粒、音叉、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教学过程】[来源:Z§xx§k.Com]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不时地会听到各种声音,你们听![播放各种声音]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回答)我们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谁来试一试?师: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出发,启发学生谈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二、猜测师:那么,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能猜测

4、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前概念,启发学生科学探究要养成猜测的习惯。】三、探索新知1、使物体发出声音(1)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三种物体:小鼓、直尺、橡皮筋。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2)学生分组活动,要求轻轻用力分别使三种物品发出声音,并观察它们发声时有什么现象。(3)交流:你们是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使物体不发出声音(1)教师:刚才,我们轻轻用力,小鼓、直尺、橡皮筋就发出了声音,那么,你们能不能做到在小鼓、直尺、橡皮筋上用力,可是它们就是不发出声音?(2)学生小组活动(3)交流:哪个小组做到了在小鼓、直尺、橡皮筋上用力,可

5、是它们就是不发出声音?我们用力了,可是物体并没有发出声音,这会为什么呢?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到底有什么区别?发声使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4)小结,并相机揭示“振动”这一科学概念。【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引发探究欲望,并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思考,发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3、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1)学生自主体验发声物体是否都在振动。(2)用音叉来体验。A、教师出示音叉,击打音叉,提问:音叉发出了声音,它现在是不是在振动呢?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音叉是不是在振动?B、分,并与小同学交流自己的察。C、交流:音叉声在振?你是

6、怎么知道的?用打的音叉触及水面,察水面有什么化?水面的化是怎生的?(3)追:物体停止振后,会出声音?4、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而生的。【意:通学生自主体和用打的音叉触及水泥面等活,使学生感受到物体声是振的,停止振,就不能出声音。从而建立“声音是物体振生的”一科学概念。】四、:,你有什么收?五、拓展用(1)我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我感振非常明的地方,猜猜它在哪儿?(2)白会唱歌,怎么回事?(3)出示哨子,你能解它是怎么声的?六、束:平我听到很多美妙人的声音,有关声音,你想了解什么?下一我学探究声音的化。七、板[来源:学#科#网]声音是怎生的小鼓直尺橡皮筋不断重复地往返

7、运(振)声音音叉⋯八、教学反思:[来源:学科网Z,X,X,K]新:科学学要以探究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的目,又是科学学的方式。身以探究主的学活是学生学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声音是怎生的》一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已有知和引入,并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然后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观察实验活动,从而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本课的教学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探究兴趣比较浓厚,在观察、比较、和思考中建构、振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等科学概念。不足之处:1、学生的实验活动还需进行有机整合

8、,避免重复活动。2、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