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树有多高苏教版(2014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树有多高。(教材第66~67页)1.通过测量、计算、比较,发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2.应用发现的规律,测量出大树的高度。3.通过探索、发现、经历实验、比较发现规律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重点:应用发现的规律,测量出大树的高度。难点:发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高度的竹竿、尺子。师:同学们,要想知道一棵大树的高度,可以怎样做呢?[来源学科网ZXXK]学生可能会说:·先了解附近建筑物的高度,再通过比较,估计大树有多高。·在阳光下,不同
2、高度的物体,影长是不一样的。物体高度和影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要解决这些问题,看来我们应该通过实验,看看其中究竟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1.实验操作。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实验进行活动。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活动要求,注意安全。(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具体内容如下)(1)在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结果取整厘米数)(2)把几根不同长度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3)小组内合理分工,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并计算比值。(4)比较每
3、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小结:在阳光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几根同样长的竹竿,其影长相等;在阳光下,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测量不同的竹竿,竹竿长度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或者说竹竿影长和竹竿长度的比值是相等的)。2.解决问题。师:你能应用实验活动中发现的规律,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大树的高度吗?怎么做呢?生:当然能了。我们在阳光下,同时量出一根直立竹竿和一棵大树的影长,再量出竹竿的长度,就能根据“在阳光下,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测量不同的竹竿,竹竿长度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或者说竹
4、竿影长和竹竿长度的比值是相等的)”,进行计算,得出大树的高度。师:请大家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吧!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想法。3.延伸思考。师:同一棵大树,在不同时间测量它的影长,结果相同吗?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同样高度的物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测出的影长是会变化的。·比较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时,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测量和探索,找出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趣味性】
5、师:本节课你们运用了哪些知识来解决“大树有多高”的问题会。你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经验介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说说你在解决问题时的体交流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树有多高竹竿高度大树高度=竹竿影长大树影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节课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首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
6、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融为一体。课堂总结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还把课堂中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卷尺的使用、测量大树时,树根那么大应该从哪里测量。如果我再上这一课,我会先教学生卷尺的使用,还会教学生测量是从树影子的那边树根量。竹竿放的位置是和树根在同一直线上。A类六(1)班同学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们在操场上竖立一根1米高的竹竿,测量
7、的结果如下:高度影长大树?米9米竹竿1米来源学科网ZXXK]1.5米这棵树有多高?(考查知识点:大树有多高;能力要求: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类阳光小区9号楼模型的高度是6分米,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50,楼房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来源学科网](考查知识点:大树有多高;能力要求: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解:设这棵树有x米高。1:1.5=x:91.5x=9x=6来源:Z&xx&k.Com]答:这棵大树有6米高。B类:解:设楼房的实际高度是x分米。1:50=6:xx=50×6x=300300分米=30米答:楼房
8、的实际高度是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