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最问题.doc

生活中的最问题.doc

ID:58481780

大小:2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6

生活中的最问题.doc_第1页
生活中的最问题.doc_第2页
生活中的最问题.doc_第3页
生活中的最问题.doc_第4页
生活中的最问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最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怎样才能使所用材料最省、费用最少、利润最高等问题。这类问题,有时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中考中,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也是重点之一。  一、最值问题在物理方面的应用1、弹簧弹性最值问题例题:质量为2m的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左端固定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到小车右端的距离为L,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从板的右端以速度v0开始沿木板向左滑行,最终回到木块右端刚好不从木板滑出.设木板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在木块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

2、性势能.求解: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具有最大弹性势能设m在M上运动时,摩擦力做的总功转化为内能为2E从初状态到末状态,系统动量守恒,由初状态到有最大弹性势能动量亦守恒均满足mv0=(m+2m)v……①由初始状态到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对系统依能量守恒定律1/2mv0^2=1/2*3m*v^2+EPm+E……②由初状态到末状态,依能量守恒定律1/2mv0^2=1/2*3mv^2+2E……③由①②③求出EPm=1/6mv0^22、物理运动学追及问题中的最值问题例题:追及问题中,为什么速度相等时,两物体间距离取得最大或最小值?为什么加速度为0时,速度

3、取得最值?求解:追及过程中两物体间距离不是在增大就是在减小(不含反超情况),当速度相等时距离s0不是最大值就是最小值,从速度相等时计时,两物体间距离:s=s0+v1t-v2t=s0为恒定值,而s0不是最大值就是最小值。二、在加速度不小于零或不大于零的情况下,速度只增或只减。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增到最大值或减到最小值,因加速度为零,所以速度不再变化。3、物理电路最大值问题例题:有两电阻R1上标有200欧母,0.5瓦,R2标有150欧,0.54瓦。1)若并联,求最大总电流;2)若串联,求最大总电压.求解:已得出并联时I1=0.05A,I2=0.0

4、6A串联U1=10V,U2=9V(1).串联电路电流相等,为了不使额定电流小的电阻烧坏,串联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就不能超过额定电流小的电阻的额定电流;(2).并联电路电压相等,为了不使额定电压小的电阻烧坏,并联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就不能超过额定电压小的电阻的额定电压。4、匀变速求最小值问题例题:车从静止开始以(a1)1.6米/秒^2加速,中途匀速,再以(a2)-6.4米/秒^2减速直到停止,位移为1.6千米,历时130秒.如果位移,a1,a2,不变,加速度的时间适当长是走完这段路程所需时间最短,求时间的最小值?求解:若使时间最短,则没有匀速行驶。a

5、2=4a1,所以t3=1/4t1,所以s1=4s3,则s1=5120,s3=1280,s3=a3*t3*t3/2,t3=20s,t=t1+t3=100s。二、函数的最值问题 函数的最值问题是其他最值问题的基础之一,许多最值问题最后总是转化为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有:配方法、均值不等式法、单调性、导数法、判别式法、有界性、图象法等.1、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例题:(05年上海)点A、B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点F是椭圆的右焦点,点P在椭圆上,且位于轴上方,.(1)求点P的坐标;(2)设M是椭圆长轴A

6、B上的一点,M到直线AP的距离等于,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的最小值.求解:(1)由已知可得点A(-6,0),F(0,4)设点P(,),则={+6,},={-4,},由已知可得,则2+9-18=0,解得 =或=-6.由于>0,只能=,于是=.∴点P的坐标是(,)(2)直线AP的方程是-+6=0.设点M(,0),则M到直线AP的距离是.于是=,又-6≤≤6,解得=2.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有,由于-6≤≤6,∴当=时,d取得最小值。1、恒成立问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f(x)>m恒成立,即>m;f(x)

7、m.例题:已知函数(1)当时,求函数的最小值;(2)若对任意恒成立,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求解:(1)当时,.  ,  .  在区间上为增函数.  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也可用定义证明在上是减函数)(2)在区间上恒成立;  在区间上恒成立;  在区间上恒成立;  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3    即  。3、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参数范围的问题,内容涉及代数和几何的多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较稳定的比重.解决这一类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等.例题:设直线过点P(0,3)且和椭圆顺次交于A、B两

8、点,求的取值范围.求解:《1》当直线垂直于x轴时,可求得;当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消去得解之得由椭圆关于y轴对称,且点P在y轴上,所以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