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81549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6
《宁夏贺兰四中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尤其是还处在感性认知优于理性认知的初中学生。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方式关系很大。我们可以比较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如下:1.听教师讲授—学生能记住大约10%~20%;2.看到实物或实验现象—能记住大约30%;3.听教师讲,又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大约50%;4.看到实物或现象,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能记住大约70%;5.既动手做,又描述能记住9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要使演示实验更有效,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调
2、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它们协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鉴于此,我提出了以下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一、多样化演示,激发学习兴趣。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教师要根据实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使学生能听到、看到各种现象。如可见度差的,用实物投影演示;需要进行微观分析的,用电脑课件演示;实验要求较高、课堂条件不允许的,用视屏演示等。2.学生亲自做演示实验。物理的实验教学应跳出教师唱“独角戏”模式,将演示实验更多地交给学生,增加他们动手参与的机会。对于简单、易成功的实验,直接交由学生演示,以增强他们的实验信心。如“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可将这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布
3、置下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物件来进行实验,并让他们到课堂上来做演示。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3.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对难度较大或技术含量高的实验,可用师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如“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中包括了相当多的实验技能,有仪器的使用和读数规则、使物质均匀的方法、数据处理的图像法,以及如何从图像结果中得到结论等。对它采用师生协作完成的方式进行演示,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分配工作,给学生简单介绍每项操作的要点,还可以腾出时间来向学生简单介绍图像法的作用和做法。这样学生便能在学习物理规律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巧。4.将演示实验变成探究式实验。课
4、堂上的演示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它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很有利。但这类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则不太有利,它容易使学生忽略科学研究艰辛的探索过程,认为科研成果都是唾手可得的。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并且多质疑设问,多要求优化设计。如“声音的传播”中,关于声音可以由固体传播,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等。这些研究性实验,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协助下设立实验目的、研究步骤进行的一次探究性实验。这不仅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训练,还为将来高中的“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分组实验教学策略。1.注重准备,防止拿来主义。对于下面的一个现象,教师一定不陌生:在学习第
5、六章的欧姆定律时,教师讲授了伏安法,并进行了分组实验。但在两周后进行第七章“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分组实验中,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重复着“模仿”与“拿来主义”。这就是因为忽视了对原理学习和数据处理环节的后果。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伏安法,不懂得如何进行测量设计。实验教学,要教的除了仪器的操作外,还有实验方法,我们只有重视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才能做到“授人以渔”。2.重组教材,切合教学需求。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但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授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我们期望在最短时间里取得最好效果,但并不等
6、于在教学培养中时间越少越好。分组实验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主要方式,它肩负着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实验能力的双重责任,过程中应该注意能力学习的培养。能力学习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例如,八年级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果这个实验不成功,结论模糊或心存疑虑将使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失去信心,至少也会对“凸透镜成像”这一知识形成心理障碍,很难掌握。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没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也没有独立学习物理的能力,他们还不懂得如何通过实验找到规律,如何正确进行实验等。因此,如果这时候就将40分钟完整地交给他们“探究”,那后果将是:教师必须再花40分钟进行实验演示,然后重新给出结论,再然后学生在矛
7、盾中“接受意见”,记住结论。这样不仅多花了时间,也并不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效果。既然学生正处于“盘古开天”之际,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兴趣,克服困难,增强信心。教师应该以“引领者”身份出现,带着他们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妨这样做:首先,告诉学生实验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及两倍焦距的数值。第一步,要求学生在光屏上找到缩小的像,并测出此时对应的物距与像距,测三次(或收集三个不同小组的数据)把数据记录在相应的表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