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51482
大小:231.50 KB
页数:88页
时间:2020-09-07
《第9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要求: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其影响,熟悉失业的类型、失业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菲利普斯曲线。9.1失业理论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它不仅使劳动力以及相关经济资源遭到浪费,而且也使失业人员及其家庭遭受痛苦,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既然失业对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了解关于失业方面的知识就显得更加重要。9.1.1失业的类型1失业(une
2、mployment)1)失业的概念按照《现代经济学词典》的解释,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以上,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这里年龄的范围一般是介于16到65周岁之间。在失业者当中,有的是第一次加入劳动力队伍的新失业者;有的是工作合同已终止或暂停,正在寻找新工作的人;有的是短期被解雇而没有薪金的人。根据失业的定义,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年龄规定范围以外的没有工作的人不属于失业者。第二,由于某种原因而不愿工作的人或不积极去寻找工作的人不统计在失业者中。第
3、三,丧失工作能力者不计入失业者。第四,在校学习者不叫失业者。失业是相对于就业而言的,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通常是16~65周岁)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构成劳动力人口。2)失业率衡量经济社会失业状况的最基本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努力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就是: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由于统计误差或失业者未被登记等因素存在,失业率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失业的真实程度,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反
4、映出一个经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情况。2失业的类型失业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失业期的长短,将失业分为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按失业的原因和性质,将失业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本书采用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所引致的失业。它是一种短暂性的失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存在的失业。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二是
5、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2)自愿性失业自愿性失业是指人们有就业机会,但由于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形成的失业。自愿失业者可能不满足已存在的工资水平或更喜好闲暇,也可能认为工作太苦太累或工作条件太差而宁愿失业。3)非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是指人们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状态。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的概念是古典经济学家已经提出的,而非自愿性失业的概念是凯恩斯提出的,它是凯恩斯对失业理论做出的新贡献。除了上述这几类失业,西方学者还有所谓的“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une
6、mployment)”、“周期性失业(cyclicalunemployment)”等说法。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例如,在西方国家,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逐渐衰落,传统工业的工人面对着结构失业的威胁,而同时,某些新兴工业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却供不应求产生了职位的空缺。结构性失业的特点是失业与职位空缺的情况并存,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这种失业可以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一种极端形式。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是有差别的,摩擦失业工人
7、拥有合适的技能,并且会居住在有工作机会的地方,而结构性失业的工人如果再不经过培训、学习或地域上的搬迁可能很难就业。摩擦性失业是短期性的,结构性失业是长期的。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在经济周期的萧条时期,经济增长缓慢,总需求下降,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急剧下降,在劳动市场中,劳动力供大于求,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口,失业率急剧上升。周期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也是有区别的:摩擦性失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存在的失业,而周期性失业往往出现于经济衰退时期,是超过摩擦性失业之上的那部分失业。假
8、设实际失业率是11%,若摩擦失业率是5%,则周期性失业率是6%。3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也是与失业密切相关的概念,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广义上说,它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从狭义上说,它是指在现有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了工作的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性失业”也已消除,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可见充分就业并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