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4624
大小:2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5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棱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教案孟繁露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棱锥一、教学目标:了解棱锥的概念,正棱锥的有关性质,能进行有关角和距离的运算。二、教学重点:重点是与棱锥有关的问题。难点是两个重要的直角三角形的作用及平行截面性质的灵活应用。三、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1、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2、性质Ⅰ、正棱锥的性质(1)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2)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组成一个直
2、角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上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Ⅱ、一般棱锥的性质定理如果棱锥被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和已知棱锥高的平方比。3、棱锥的体积:V=Sh,其S是棱锥的底面积,h是高。4.圆锥也与棱锥类似:主要元素有r、h、l及扇心角.2πr=lα,h2+r2=l2思维方式:将空间图形分拆为四面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注意:在棱锥中,有两个截面(严格地说,是截面的一部分)值得注意:一个是由棱锥的侧棱和棱锥的高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另一个是由棱锥的斜高和棱锥的高构成的直角三角形,这两个直
3、角三角形把棱锥的侧棱,侧棱与底面所组成的角、高、斜高,侧面与底面所成角都集中在同一个平面,有效地实现了立体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所以这两个“截面”(直角三角形)是解棱锥问题的“钥匙”。(二)例题分析:例1(全国高考题)若一个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这个棱锥一定不是()A.三棱锥B.四棱锥C.五棱锥D.六棱锥解析:选D。若满足条件的正棱锥是六棱锥,则它的六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侧面的顶角都是600,其和为3600,则顶点在底面内,与棱锥的定义相矛盾。NPDCBMAGHQ[思维点拔]本题重点考查棱锥的概念和正棱锥的性质。例2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
4、方形,侧面是PAB,PAD都垂直于底面,另两侧面与底面成450角,M,N分别为BC,CD的中点,最长的侧棱为15cm。求:(1)棱锥的高;(2)底面中心O到平面PMN的距离。解答:如图(1)设高为h,由平面PAB,平面PAD都垂直于底面,得PA⊥底面AC。又∠PBA=450,∴PA=AB=h,AC=h由PA2+AC2=PC2及PC=15,得h=5(cm);(2)∵BD⊥AC,BD⊥PA∴BD⊥平面PAQ又NM∥BD∴MN⊥平面PAQ∴平面PAQ⊥平面PMN第5页共5页人教版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教案孟繁露作OH⊥PQ于H,则OH之长即为所求。作AG⊥PQ于
5、G。在Rt△PAQ中,AQ=AC=h,PQ==h.∴AG==h,再由==,得OH=AG=h=(cm)[思维点拔]棱锥的概念在本题求解中并无作用,重点应分析和利用好给出的面面关系。由于在棱锥中,随处可以找到解题必需的三角形,因此平面几何知识和解三角形的知识往往成为正确解题的关键。例3如图所示,在正三棱锥S-ABC中,过底面顶点B和侧棱SA、SC上的E、F点做一截面BEF和侧面SAC垂直。(1)若E、F分别为SA、SC中点时,求此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比;(2)若AB=8,斜高h1=。求截面BEF的面积。BSEADOCFG解答:(1)由正三棱锥S—ABC
6、中,E、F分别为SA、SB的中点。∴SE=SF,∠ESB=∠FSB∴△SEB≌△SFB,∴BE=BF,设G为EF的中点,连结BG、EF,则BG⊥EF,又平面BEF⊥平面SAC。∴BG⊥平面SAC,从而BG⊥SG,延长SG交AC于D,连结BD,则D为AC的中点,G为SD的中点∴BD=BS设正△ABC的边长为a,则SA=SB=SC=BD=a,SD==a∴S=3S=a2。S=∴S:S=:1(2)由(1),设O为S在底面上的射影,则∵BD=4∴OD=,而SD=,∴cos∠SDB=∠SDB=600,∴GD=2BG=6SG=。又==∴EF=2∴S=6[思维点拔]计
7、算面积时,离不开计算对应底边上的高,尤其是斜高、底面三角形的高和截面三角形的高相互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通过垂直截面来体现。在本题的图形条件下,可进一步思考,若求截面BEF分三棱锥所成的两个多面体的体积比是多少?若截面BEF与侧面SAC所成角为θ(0<θ<)时,类似问题如何解?例4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点E是棱DD1上的点,截面EAC∥D1B,而且面EA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450,AB=a,求三棱锥B1—EAC的体积。分析:体积计算方法很多,根据不同方法,本题有不同解法。解法一:连BD交AC于O,连OE,∵D1B∥OE,∴∠EO
8、D是二面角E-AC-D的平面角,∴∠EOD=450,∴D1D=2DE=a。S==a2。连B1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