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书”和“写字”.doc

语文(心得)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书”和“写字”.doc

ID:58445197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书”和“写字”.doc_第1页
语文(心得)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书”和“写字”.doc_第2页
语文(心得)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书”和“写字”.doc_第3页
语文(心得)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书”和“写字”.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书”和“写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书”和“写字”  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私塾的老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反映三味书屋的生活一节中,对这位先生有不少的刻画。从文中的记述,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些特点。我以为,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是值得学习的。  语文教学曾多受诟病,甚至前些年有人说“误尽苍生是语文”。让我们语文教师在难以接受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语文教学出了什么问题?作为语文老师,语文应该怎么教?  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不仅和学生一起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的乐趣,也让我在先生的叙述中,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诚然,

2、私塾教育和现代教育不是一个概念,但我国传统教育特别重视学生“语文”的教育,从这点来说,我们和寿先生大致可以算是同行。那么,我们不妨对照传统教学,审视我们自己的教学,或许可以从中找寻些许感悟。  语文教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我们的前人,在千百年的实践探索中,一定对语言文字所固有的特点、规律有所发现,肯定也总结出不少遵循语文规律、适应语文特点的教学方法,这当中会有不少是值得我们继承学习的,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从寿镜吾先生的教学活动中,我以为“重视读书”和“重视写字”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重视读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看到寿镜吾先生对学生的教育。“读

3、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贪玩时,寿镜吾先生也总是叫孩子们“读书”。可见,读书是过去私塾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和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也都有阅读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有语文老师说过,语文课不仅要有老师精彩的讲授,学生自由的表达,还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我以为是正确的。  的确,老师的讲授固然重要,然而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体验,在阅读中的独特的感悟,在阅读中的知识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进而增强语感,有些是老师的讲

4、授不可代替的。即使是对文本的解读,老师的讲授既不能代替学生的感知,也无法穷尽文本的内涵。让学生多读,每一次的读,他们都可能对文本有新的体会,有更深的理解,更全面的认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先生读书的细节,似有几分滑稽,也给人几分启示: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寿镜吾先生读到后来,如何会那样的入迷?那样的享受?我们的汉语言,传承着中华文

5、化,有它独特的美。和谐音韵之美,鲜明节奏之美,平仄虚实之美……这些语言本身之美,不认真朗读怎能感受?不深情地朗读又如何能享受?  二、重视写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的叙述,孩子们一天的学习安排是“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可见,习字是寿镜吾先生私塾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传统教育是很重视书写的。因此,我国各个朝代都出现过不少书法名家,即便是一般的读书人也往往能写得一手好字。  书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有“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对初中生的书写要求更具体更进一步:“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6、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的确,汉字书写本身就是语文的一种能力,是语文本身的一部分。平时作业也好,考试试卷也好,如果说这是学生完成的“作品”,那么书写的好与坏、美观与否,便是这件“作品”等级的一个重要的评定标准。而且,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修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汉字之美、中华文化之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而现实情况是,语文教学中,书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语文课中,少有对书写的专门指导,即便对书写的要求,也往往局限于“整洁、清楚”,这如何能让学生“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而事实是,如今学生的汉字书写,整体上确实不

7、如人意。  当然,笔者在这里绝没有妄自菲薄,非要拔高古人的意思。文中所引的孩子们读书的内容,诸如“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现在看来确实深奥难懂,这是应该改进的。文中孩子们的学习方式“读书”“习字”“对课”,也很单调,远远不及现代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合理性、科学性。  因此,笔者不是要否定当代语文老师们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而且,《课程标准》的精神,是在人们不断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其中,我们的前人对语文的探索和实践也作出了贡献。还是那句话,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神,舍其糟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