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42925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3
《小学科学(心得)之交给学生自主建构探究活动的权力——两堂小学科学课的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论文之交给学生自主建构探究活动的权力——两堂小学科学课的反思探究式学习随着课改进入教师视野后,已成为科学教师提得最多的词语,也成为科学课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困惑与误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探究学习的本质认识不足。普遍表现为将探究学习简单化、程序化,认为只要结论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自己得出的,就是一个成功的探究过程,或者探究的目的只是按部就班地为生成教师的结论服务。这些认识和行为的局限使探究式学习失去了本质和精粹,下边试通过两个案例进行一定的探讨。一、两个三年级科学课案例案例一:“按步骤使用教师
2、提供的器材进行探究活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讨论身边的物质的沉浮情况:(1)、报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做一做,引出同样的报纸有时沉,有时浮的矛盾。(2)、瓶盖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做一做,引出同样的瓶盖有时沉,有时浮的矛盾。2、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沉,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浮? 小学科学论文之交给学生自主建构探究活动的权力——两堂小学科学课的反思探究式学习随着课改进入教师视野后,已成为科学教师提得最多的词语,也成为科学课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困惑与误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探究
3、学习的本质认识不足。普遍表现为将探究学习简单化、程序化,认为只要结论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自己得出的,就是一个成功的探究过程,或者探究的目的只是按部就班地为生成教师的结论服务。这些认识和行为的局限使探究式学习失去了本质和精粹,下边试通过两个案例进行一定的探讨。一、两个三年级科学课案例案例一:“按步骤使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进行探究活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讨论身边的物质的沉浮情况:(1)、报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做一做,引出同样的报纸有时沉,有时浮的矛盾。(2)、瓶盖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做一做,引出同样的瓶盖有时沉,有
4、时浮的矛盾。2、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沉,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浮? 学生发表观点。3、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1)、出示7种不同的物体,讨论哪些浮,哪些沉?(2)、学生进行实验;(3)、分析实验结果,设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什么有关?(4)、学生提出可能与大小、轻重、本身材料性质、中间有无空气、水有关。(5)、学生将7种物体按大小排列,观察发现沉浮与大小无关。(6)、学生将7种物体按轻重排列,观察发现沉浮与大小无关。(7)、出示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发现和重量有关。(8)、出示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进行实验,发现和体
5、积有关。4、总结,得出结论。案例二:“明确任务、探究对比标准再进行探究活动!”混合身边的物质1、水和油混合是否会发生变化:(1)、学生猜;(2)、教师演示混合;(3)、观察混合后的现象,得出没有发生变化。2、沙和豆混合是否发生变化:(1)、学生猜;(2)、教师出示问题:怎样判断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3)、学生讨论如何研究是否发生了变化;(4)、交流、归纳,得出必须要对比研究沙和豆子在混合前、混合中、分离后三个时间有无发生变化,才能确定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5)、学生进行小组研究;(6)、课堂交流有没有发生变化。……二、讨论与分析
6、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见到教师都带领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探究设计方法,具有较为普遍的研讨价值。(一)、案例一在本案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猜测(物体沉浮相关因素)——实验(从无关到有关)——得出结论)”的过程,但在这一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自主性是十分有限的。在猜测、实验探究的外表下,学生并没有多少自主决策的机会和权力,整个探究活动的他主性、控制性很强,教师预设并牢牢地控制着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作一些简单的推测,其实不管
7、学生有多么丰富的设想,都不能改变沿着教师设计好的步骤进行下一环节活动的要求。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可能与大小、轻重、本身材料性质、中间有无空气、水有关,教师会改变下边的实验内容吗?当然,从引入到小结,教师都在努力创设一种有力度的思维碰撞,使得出知识的过程更具有价值。这种探究设计具有广泛的市场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有教师的严格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很少会出现偏差,一般都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但是,这种他主性很强的科学探究活动,虽然有探究的一系列步骤和活动形式,可学生自主建构探究活动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究其
8、原因,教师受价值目标和评价观的束缚,依然把完整顺利地得出结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追求,没有摆脱授受制的价值取向,只是一种具有探究形式和外壳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并没有抓住探究学习的核心与本质。(二)、案例二本案例伊始,教师同样安排了相关实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