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00358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9
《牛顿第三定教学设计张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德州学院张海霞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三定律》,所采用的是人教版2003年6月第七版的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的解决前面所学过的力、运动,以及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2. 重点、难点学习本课不仅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还要使学生重视实验的作用。基于高一新生对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不甚了解,因此我把本节的重点难点做如下安排:重点:实验探索牛顿第三定律,区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2、培养初学者学习兴趣及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难点:学会观察、设计、做实验,由实验得结论,由结论解释现象,并培养学习物理的思维。二、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拟定下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解释有关现象,理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过程与方法:会举例子、正确地观察实验,动手做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物理的间接兴趣及热情,进一步掌握观察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的心理品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团结互助的精神及爱国热
3、情。三、教学方法的选用和学法指导本着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为原则,采取边实验边提问边引导,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的方法,把问题穿针引线于实验中,同时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索,采取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予学生恰当的思维点拨。本节课还应当让学生学会举相关知识的例子,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学到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提高兴趣。本节课采用复习引人,并通过问题、实验、实例等多种方式,更多地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判断、推导、猜想、分析、讨论、概括、做练习等
4、多种学法最后得结论。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人,直接过渡到新课复习初中学过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实验的方式再次证明。【演示实验1】将一只充气球的气嘴放开,气球里的空气会迅速喷出,同时气球向相反方向运动。从实例引人,以直观形象的现象,把学生引入物理殿堂。为使学生加深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理解,做学生实验。【学生实验1】学生拍手鼓掌,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各种感受。引导学生鼓掌时左右手接触。如果两物体没接触呢?故做迷你实验。【演示实验2】把磁铁和铁条放在水面上的软木塞上,让它们彼此接近但不直接接触,当两手同时放开时可看到相互吸引。利用学生有一种
5、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可以乘胜追击地问:“实验说明什么结论?”可引导学生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立即给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一定鼓励,由学习的直接兴趣升级为间接兴趣、转化为学科情感,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转化为有意注意。同时,教师要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告诉学生观察实验要实事求是,养成认真细致,勤于思考,认真动手,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为了加深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变苦学为乐学就有了实验设计。(二)用实验逐步加深,让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有助于分析、推理、对
6、比、联想利用两把弹簧秤,设计一个探索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学生实验。【学生实验2】(1)用弹簧秤沿同一直线对拉,观察两弹簧秤示数;(2)拉力改变时,观察两弹簧秤示数;(3)弹簧秤A匀速拉弹簧秤B时,观察两弹簧秤示数;(4)弹簧秤A变速拉弹簧秤B时,观察两弹簧秤示数。通过提问、分析归纳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可得出公式:【举例】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石头却“安然无恙”,是不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呢?通过举例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由于学生的亲
7、身经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以拔河为例。【学生实验3】让3个力气大的同学与3个力气小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猜想:如何让力气大的同学输呢?猜想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办法之一,就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推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学生可以猜想出很多方法让力气大的学生输,例如让力气大的大同学穿上旱冰鞋等。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不管哪队赢,分析两队同学的拉力大小关系,并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个特性:方向性、等大性、同时性、同性质。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纠正了学生平时的错误思维。这样不但能稳定学生兴趣,还可使兴趣继续加深,再次唤起
8、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求知欲,使课堂情境优化设计。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如:人走路、跑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