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农村词对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doc

辛弃疾农村词对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doc

ID:5836927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9

辛弃疾农村词对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doc_第1页
辛弃疾农村词对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doc_第2页
辛弃疾农村词对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doc_第3页
辛弃疾农村词对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doc_第4页
辛弃疾农村词对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辛弃疾农村词对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辛弃疾农村词对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  [内容提要]苏轼创造性地“以诗为词”,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把农村题材写入词中。继苏轼之后的辛弃疾,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都直接承继了苏轼的农村词,并且有所发展。本文仅从农村场景的描绘上,农民形象的塑造上,表现手法的运用上三方面探讨辛弃疾农村词与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关键词]辛弃疾;苏轼;农村词;继承;发展  [作者简介]康丽云,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宜春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在中国文学史上,由于文人自身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阶级局限性等诸多因素,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生活的词作并

2、不多。从词的发展史来看,最早写农村词的是苏轼。苏轼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创作了清新明朗、朴素无华的农村词。继苏轼之后的辛弃疾,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农村题材,他常常用通俗浅近、朴素清新的语言创作农村词。辛弃疾的农村词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都直接承继了苏轼的农村词,并且有所发展。本文仅从农村场景的描绘上,农民形象的塑造上,表现手法的运用上三方面探讨辛弃疾农村词与苏轼农村词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一、农村场景的描绘上    农村场景的描绘包括描写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及农民的生活图画两方面。  苏轼不仅是一位具备多种艺术才能和

3、有过杰出革新创造的优秀作家,而且是一位廉正贤明的地方长官。他在任密州、徐州和杭州知府时,曾经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筑堤坝,修水利,灌溉农田,亲自组织领导农民抗水灾,抗旱灾等等,并多次请奏朝庭减免农民的赋税。他还以“世农”自居,表示愿意世代务农。由于苏轼关注、热爱农民及农耕生活,因此他创作了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农村词。其农村词虽然数量不多,大约只占其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却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图画。如著名的《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五首: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

4、五棘篱门,相排踏破��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软肌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这组词创作于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这一年竟然一春无雨,旱情严重。徐州城东20里有一石潭,与泗水相通。作为一州长官苏轼和老百姓一起来这里求雨,捉鱼放生于石潭。得雨后,苏轼又赶去参加石潭祭

5、神“谢雨”的仪式,与民同庆,沿途所见所闻,写下了这组组词。词既描写了农村宁静质朴的自然风光,如“日照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麻叶层层苘叶光”;“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等词句。也描写了农民的生活图画,如“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等词句。表现了苏轼热爱农村,关爱农民的情怀。  继苏轼之后的辛弃疾,进一步把农村题材写入词中,其词也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及农民的生活场景,但题材更广泛,反映更全面。  辛弃疾把农村的一虫一鸟、一鱼一雁、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等自然景物都摄

6、入了笔端。如“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陇,雪堆蚕簇”;“朱朱粉粉野蒿开”;“春入平原荠菜花”;“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宿路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村点暮鸦”等词句,都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农村朴素清新的自然风光。  辛弃疾还善于选择农村典型的生活场景,反映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鸡鸭成群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青裙缟�J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旱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等词句,描写了农民的劳动生活。  又如“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

7、谁觉,天外有冥鸿”;“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夜来归梦江上,父老欢余。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等词句,描写了农民的热情好客。  再如:“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寿酒同斟喜有馀,朱颜却对白髭�R。两人百岁恰乘除。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年年堂上寿星图”;“东家娶妇,西家嫁女,灯火门前笑语”等词句,反映了农民的风俗习惯。  辛弃疾在继承苏轼描写农村自然风光,反映农民生活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农村的各种自然风光,把农民的劳动、人情、风俗等生活场景写入词中,扩大了农村词的表现范围。    二、农民形象的塑造上    由于苏轼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