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辛弃疾农村词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

ID:26257172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5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_第1页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_第2页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_第3页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_第4页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论辛弃疾农村词【内容提要】辛弃疾一生写词很多,其中农村词为14首,在整个辛词创作中。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一人可比拟的。【关键词】辛弃疾;农村词;农民;农村风光;农居生活感受    辛弃疾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词,一生创作很多,流传至今有629首,其中农村词为14首。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人可比的。这些词,题材丰富多彩,风格清新明快,这自是因他才华过人,学识渊博,但更和他长期居住农村,接近农民分不开。辛弃疾南归之后,生活和创作的每

2、个阶段,他都写了农村词,特别是退居江西上饶和铅山的二十多年中,他更多地发现了农村生活的诗意,感受到了农民身上的诗情,从而以农村生活作为词的重要抒写对象,在词中表达对农民的敬爱和赞美,对农村秀美风光的沉湎和讴歌。以及自己生活在农村里的轻松和欣喜。农民的憨真、民风的淳朴无不组成一幅幅动人、诱人的画面,令人心弛神往。    一、“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忙碌淳朴自得的农民群象    辛弃疾在农村词中,成功地塑造了农民的诗意群象。让农民第一次在词苑中获得主人公的地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词在诞生之初,大抵多呈

3、大方自然、隽朗高秀之风,受“花间”影响,步人“艳科”,即便进入鼎盛时代——宋代,连范仲淹、欧阳修这样的大家仍不免有“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宛转之度”,就是号称“豪放派”之首的苏东坡,也是以抒写婉娈转柔的词为主,农民未曾进人词域。虽然东坡以五首《浣溪沙》,将农村题材引入词作,但只是兴之所致,偶尔一为。只有到了辛弃疾手里,农民才真正进入文学阵地,成为或“庄”或“媚”的一分子:老年农民、青年农民、浣纱少妇、采桑姑娘、顽皮小鬼,他们的劳作、他们的淳朴、他们的悠闲、他们的乐趣,都成为稼轩词卷中精彩纷呈的画页。  我们且看《

4、清平乐·柳边飞鞚》: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上片写词人夜行柳岸所见的景物:也许是有所思,夜不成寐,出来散散心;也许是喜在心,兴之所致,出门信步而走。天地一片宁静,只有宿鹭在动,尽管夜如白昼,可偏偏鱼虾“睡着了”,似与鹭鸟逗趣,淡雅疏朗,了了几笔就勾划出乡村美好的夜色景象。下片集中写了一个浣纱少妇:“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从美好环境到美好人物;从远景到近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舒缓细致地展开。词

5、人先是远远地看到一个身材俏丽的女子在月下浣纱。她偶然抬头。忽然发现河岸上有人在看着她,显得不好意思,连忙笑着背过脸去,收拾东西回家。就在这时,家门前传来了她小孩子的哭声……浣纱少妇的勤劳、羞涩、朴实与乡村静夜构成了一幅灵动的图画。让人们体会到一种美的诱惑。  再看《清平乐·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纯粹是一幅农家欢乐图:老两口喝了点酒,微醉中却还神清气爽,喋喋不休,情深意长,似乎在品尝知足的生活。大儿子身强力壮

6、忙农活,二儿子心灵手巧织鸡笼,只有小儿子人未长大。偏偏生来一张贪吃嘴,悠然自得地睡在溪头剥莲蓬。一家人和和睦睦,情趣横生,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令人羡慕不已。全篇风格恬淡,笔触清新,画面鲜活生动。溪边农家老少五人各具面目,形象逼真,声吻动态富于立体感,使人读了觉得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其中尤以喝酒谈笑的两老和卧剥莲蓬的小儿写得最为传神,完全符合他们各自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是辛弃疾农村词的代表作之一。  写到活泼可爱的小孩子,还有一首《清平乐·连云松竹》令人叫绝。词人这样写道: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柱杖东家分社肉,

7、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园山枣,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词人写自己去检查果园,碰巧发现一个农家小孩正拿着长长的竹杆在偷果子。面对这个情景,他不但没有斥责,而且还不让别人去惊动那个小小的偷窃者,自己反而躲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偷偷地欣赏着孩子那稚气的举动,甚至心里还暗暗地替小孩着急呢!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表达的是多么动人的感情!这完全是一个父亲对自己爱子的感情,词人完全是在用农民的眼光、农民的宽厚来看待这个农家孩子。将自个的整个身心都融入了农民的生活之中。  值得一看的还有《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

8、》: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这首小令十分俏皮活泼。词人写了几个农村姑娘,一路嘻嘻哈哈,慢悠悠地沽酒回来,却被树上鸟儿“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的叫声所惊悟。才发觉出来很久了,得赶紧回去,因为家里人还等着喝呢!下片更是妙趣横生:词人自己喝醉酒了,想着该回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