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以直线为载体的动点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直线为载体的动点、静点求最短宝鸡市岐山县罗局初级中学陈军利郑建宁邮编:722404▲标题:以直线为载体的动点、静点求最短▲内容提要:以直线为载体的动点、静点求最短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是单个讲解,即遇到那个讲那个,缺少对知识的的系统性学习,因此学生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类问题的解法,鉴于以上原因,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并归纳了以直线为载体的动点、静点求最短问题的三种类型,期望从知识系统的角度阐述如何解决以直线为载体的动点、静点求最短问题,使学生对这类问题认识更清晰,理解更透彻,方法更具体,这也是本人的写作的初衷所在。▲关键词:Ⅰ一动一静。Ⅱ两静一动。Ⅲ两动一静。▲正
2、文:以直线为载体的动点、静点求最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求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某一点的最短距离。也会遇到一条直线的同侧有两点,在该直线上找一点,使得这一点到直线同侧两点的距离和最短。本人从这两个数学模型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部分典型习题为情境探究以直线为载体的的动点、静点问题。模型基本一:一动一静。如图(1),已知直线l和直线l外一点P(静点),在直线l上找一点A(动点),使得PA的距离最小。如图(1)要确定的A的位置,可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来做。作PA┴l于A,则垂足A就是要找的点A且PA最短。知识应用:例1、如图(2),在ΔABC
3、中,有一点M在AC边上移动,若AC=AB=10,BC=12,求AM+BM+CM的最小值,实际上可转化成求AC+BM的最小值,即求10+BM的最小值,由此可知只要求出BM的最小值,问题便可解决,根据一动一静找最短可得,作BM┴AC于M,则可确定M点,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利用等积法可求出BM的长度,继而求出AM+BM+CM的最小值。例2、如图(6),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x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求点B的坐标。例2也是一动一静在数学问题中应用的一个特例,解及分析略。基本模型二:两静一动。如图(3),已知A、B两点(两个静点)在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找
4、一点P(动点),使得PA+PB之和最短。找P的方法是: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l于P。连接PA,则PA+PB之和最短。证明PA+PB之和最短略去。知识应用:例3、如图(4),在正方形ABCD中,AB=4,E是AB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求PE+PB的最小值。分析及解答,这个问题可看作两静一动找最短。点P(动点)在直线AC上,B、E(两静点)在直线AC的同侧,要使PE+PB之和最短,关键是在对角线AC上确定P点,根据找点P的方法,到底是作点B关于对角线AC的对称点好还是作点E关于对角线AC的对称点好呢?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道题选点B关于对
5、角线AC的对称点好,理由是根据正方形自身的性质得B、D关于对角线AC对称,再连接DE交AC于P,由点关于直线的性质得PB=PD,∴PB+PE=PD+PE=DE,到此将PE+PB之和最短问题转化成求DE的长度,有勾股定理得DE===,则PE+PB的最小值为。例4、如图(5),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1)求抛物线表达式。(2)设(1)中的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ΔQA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及分析:(1)要得到抛物线解析式,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来完成。这个抛物线
6、有两个待定系数b和c,只需将A(-1,0),B(3,0)两点分别代入y=x2+bx+c中,得到关于b、c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得到b=-2,c=-3,∴y=x2-2x-3。(2)有(1)可得,抛物线为y=x2-2x-3,由此可得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的坐标为(0,-3),对称轴为直线x=1,A,C为两静点,Q是直线x=1上的一动点,要,ΔQAC的周长最小,线段AC的长度为定值,只要QA+QC之和最小,就能保证ΔQAC的周长最小,那么要QA+QC之和最小,关键是确定Q点应该在直线x=1的什么位置,由图形可得A,C两静点在直线x=1的同侧,动点Q点在直线x=1上,因此可将问题
7、转化成两静一动找最短,利用基本模型二的方法,易得A和B关于直线x=1对称,在连接BC,设BC和直线x=1交与点Q,到此确定了Q点的位置,下面的环节就是确定点Q的坐标,可利用两种方法完成。Ⅰ代数法:易得b=-3,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3(k≠0),将B(3,0)代入y=kx-3中得k=1,∴直线BC为y=x-3,∵Q(1,yQ)也在直线y=x-3上,∴yQ=1-3=-2,∴点Q的坐标为(1,-2)。Ⅱ几何法:设对称轴与x轴交与D点,易得ΔBDQ与ΔBOC相似,则,∴DQ=2,D点的坐标为(1,-2)。通过此题的讲解,主要探究了两静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