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战略.doc

浅议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战略.doc

ID:58334160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5

上传者:U-5649
浅议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战略.doc_第1页
浅议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战略.doc_第2页
浅议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战略.doc_第3页
浅议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战略.doc_第4页
浅议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战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战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议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战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研究跨世纪发展战略。在分析全球石油石化产业并购重组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石油石化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研究。关键词:石油石化工业发展战略结构调整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正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全球化”一词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使用以来,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最流行的时髦词语之一,“全球化”也成为世界各国学者、企业家、政治家等各方面人士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之一。  “全球化”的涵义很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是: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借助货物和服务的贸易机制,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流动,越来越互相依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由于资本向全球扩张,特别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世界贸易和分工的发展、统一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一场生产要素的整合,发展方向是一种包括资源与市场的高度系统整合;发达国家试图把所有国家的资源和市场都纳入其统一的规划之中,进行统一调度、分配和使用;最终目标是要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特点:(1)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军;(3)国际直接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4)新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流动的方式、速度和规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跨国公司通过日益繁杂的兼并方式加强其对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垄断。目前,全世界1/3的生产、70%的对外投资、2/3的世界贸易与70%以上的专利和其它技术转让都掌握在全球5.4万多家跨国公司手中。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公司购并总额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倍多。  经济全球化已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跨世纪发展所面临的不能回避的现实。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和借鉴世界跨国石油石化公司面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对策,确定和调整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1世界跨国石油石化公司跨世纪发展战略简况  步入21世纪之际,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前提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求得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持续稳定发展,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积极调整战略定位,其跨世纪发展战略初露端倪。简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重组、联合与并购战略  (1)世界主要跨国石油石化公司通过兼并、联合、收购,壮大公司的整体规模和运营能力,获得全球竞争优势;   (2)审时度势,大力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施资产转移和推陈出新战略措施,调整自身定位,发展核心优势业务、高附加值业务和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业务,以抢占21世纪发展先机。1.2资源优化战略1.2.1资源国际化战略  跨国石油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一方面通过联合加大深海石油勘探开发的投入,提高石油勘探开发的成功率,分散和减少风险,埃克森、BP-阿莫科与壳牌等石油公司就正在积极进行联合开发活动;另一方面,将勘探开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具有成本优势和能带来长远发展的油气储藏丰富的地区,通过增强对产油国的控制,加大了向全球化进军的步伐。1.2.2注重可替代能源的开发  鉴于具有天然气良好的发展前景,跨国石油公司近来加强了天然气及其相关业务的拓展。与此同时,天然气合成油工艺(GasToLiquids,GTL)也逐渐走向工业化,其中壳牌、埃克森、雪佛龙、BP-阿莫科等公司走在前列,已有自己的专利技术。  在加强传统能源开发的同时,跨国石油公司还加大了新型环保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的开发力度:主要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和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应用。1.3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石油石化公司发展的基本战略。当大多数石油石化公司还停留在防止污染、减少排放物、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等传统环保领域时,大型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则提出了更为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完全成本财务制度、工业生态学以及实绩的可测量等。具体措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化学品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大力推进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通过对环境、社会的积极影响,提高公司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1.4增加利润的低成本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石油石化工业的竞争更趋激烈,赢利空间逐渐狭小。“低成本战略”已成为跨国石油石化公司跨世纪的主要战略之一。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购并重组产生规模效应和互补协同效应;(2)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塑造核心优势业务;(3)管理机构向扁平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合理调整机构设置,减员增效;(4)注重投资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5)遵循效益最佳化、成本最低化、优化区域选择的原则,通过收购、出售、交换等方式,实现油田的连片开发和资源优化,同时将加油站集中在本公司炼厂和油库附近,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6)实现规模经济和炼化一体化的同时,注重提高炼油和乙烯装置进料的灵活性,延长检修周期,提高开工率,发展汽电联产,提高综合效益。1.5注重技术创新   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注重研究与开发投入的同时;尤其重视规划管理和资源配置,科研机构的设置向专业化、全球化方向发展;将基础研究工作向外部学术机构转移,重视研究开发、应用开发与营销相结合;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都拥有自己开发的具有成本优势的拳头产品和相应的工艺技术。1.6营销战略  在营销方面,跨国石油石化公司注重品牌塑造的同时;积极整合营销网络,注重向本国和发达国家以外的全球拓展;重视售后服务,通过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扩大销售额;通过与非石油石化行业联盟扩大市场占有率;改变其传统的营销模式,向电子商务迈进,使之更适应经济全球化、经营全球化的需要;注重市场调研,重视储备未来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技术,建立快速市场反应机制,为客户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和满意的产品。2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思考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石油石化产业正面临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动态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和即将加入WTO的新环境,为了尽快赶上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步伐,缩短与跨国石油石化公司之间的差距,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必须认清形势,研究和调整发展战略,参与国际化经营,加快从粗放型经营向资本集约和技术知识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跨世纪的腾飞。2.1战略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  1999年7月,中国石油石化工业重组,成立了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随后两家公司均进行了重组改制,目前其股票均已成功上市,另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可以说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重组改革已经完成了第一步,但要真正符合参与国际化经营的要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2.1.1完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重组上市后,产权已经多元化,因此应加快完善现代公司产权制度,目前石油石化企业股本中,国有股的比重过大,因此应尽快建立国有股通过对剩余索取权转让的退出机制,真正做到产权清晰和实际有限责任原则,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石油石化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董事会作为常设决策机构,对于其成员的选择一定要严格按照市场规律,逐渐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提高公司的决策水平。2.1.2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内部运作机制  石油石化企业重组上市后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调整内部组织机构,按照事业部的运作机制,设立岗位,确定岗位职责和岗位人才标准,一定要超越原来国有企业的运作机制,按照市场原则,逐步完善公司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建立系统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设计一套符合石油石化企业实际的制衡机制,发挥企业制度的整体功能。 2.1.3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必须对上市后的资产做一次全面清理,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压缩生产能力过剩、产品没有销路的产业和产品,关闭和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小炼油、小化肥和小化工装置,从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结构调整来形成新的供给,并创造新的需求;二是要调整过于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的企业结构,重点发展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沿海炼油化工企业,并在企业间合理分工,形成特色;三是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老工业基地,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燕山30kt/a对苯二甲酸装置,经改造成为30kt/a间苯二甲酸装置,使传统老装置焕发了新的活力。2.2全球化资源配置战略2.2.1充分利用全球油气资源  从世界油气资源供需总量看,据预测,至少21世纪的前50年,世界能源需求仍然主要依靠矿物燃料,特别是石油,但在我国,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储量非常有限,到21世纪,将成为世界石油供需矛盾最尖锐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加快构建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市场、长期安全稳定供应的资源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重点参与中东、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里海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可以采取独立和联合开发的方式,尽快抢占资源;同时,要加快深海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积极参与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内的油气资源,也应充分利用世界先进技术,采取联合开发方式,努力提高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并适当的储存一些资源,暂缓开发。此外还要更加重视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2.2.2重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天然气储量丰富,热能利用率高,污染程度低,作为新世纪主要清洁资源之一,消费增长强劲,预计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因此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加倍重视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相关配套辅助设施的投资力度,一方面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快以西气东输为主的天然气输送管网的建设;其次要加快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发电厂建设;此外还要注重天然气的应用技术开发,可以利用社会智力或采取联合开发等形式加快进行天然气汽车、天然气合成油、燃料电池等技术的研究开发。2.2.3积极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  在注重传统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还应积极与社会技术开发力量合作,加紧新型环保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的开发。具体来说是要加快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要关注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此外,我国属于产煤大国,煤炭资源丰富,因此还要加快各种煤代油技术的开发和利用。2.3塑造核心竞争力战略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的能力,同时还包括企业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及经营理念。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核心技术是最重要的,它是企业克敌致胜的基础。除此之外,独特的营销能力及贯穿于每一位企业员工精神上的文化价值观,是企业开展正常运营、保持永久竞争力的秘密武器。   进入21世纪,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得高额利润,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长期稳定发展。因此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准确把握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的各个层次上不断努力,塑造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开发与获取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专长与技能。包括三方面:一是生产力要素积累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二是时间竞争,那些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竞争优势地位的企业,总能获取最大利润;三是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用研究的能力。  其次是竞争力要素的整合能力。一是必须给予企业R&D以必要的资金支持,以保证成果的成活率;二是需要在产品的试制与试销方面对新产品予以支持,以协调科研部门与生产销售部门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建立科研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之间的密切的信息联系,使市场信息及时反馈到研发部门,使研究开发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等。  第三是核心产品市场开发能力,加快从理论研究到产品的转化速度,加大核心产品开发的力度。  第四是实现从数量赶超向竞争力赶超的转变,在做大企业的同时,重要的是把企业做强,如中石化虽已进入全球500大,但要真正进入500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不是来自有形的资源,而是来自无形的资源,不是来自一种产品和技术的拥有,而是来自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主要不是来自企业外部,而是植根于企业组织与文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归属意识,树立符合市场要求的经营理念,对于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尤为重要。2.4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特征有三:保护资源,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和治理污染,使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互相协调,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合理化,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因而,环境与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主题之一。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跨世纪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2.4.1节能降耗,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利用先进的新技术对现有设备和装置进行改造,千方百计地降低石油化工生产的单耗、能耗,少投入多产出;同时加快节省能耗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2.4.2重视环保投资,推行环境友好工艺技术  在炼油工业方面,加快油品升级换代和生产清洁燃料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生产清洁汽油和柴油的加氢精制技术、生产清洁航煤的临氢脱硫技术、生产清洁汽油的固体酸烷基化技术等;同时还要注重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清洁油品,主要包括生物脱硫、生物脱氮、生物脱重金属、生物减粘、生物制氢等;此外,天然气合成石油技术为生产不含硫、氮、重金属杂质和芳烃的清洁汽油、柴油提供了十分喜人的前景,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密切关注。   在石化工业方面,要抓紧实现“零排放”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工艺技术的开发,目前主要有不用光气、硫酸、磷酸、氢氟酸、盐酸、三氯化铝等有毒有害原材料生产石化产品的技术。如不用光气法生产聚碳酸(PC)、甲苯二异氰酸酯(TP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替代盐酸生产双酚A,或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替代硫酸生产仲丁醇;用氧化硅/氟化氧化铝催化剂替代氢氟酸生产直链烷基苯;改变原料路线,不以丙酮和氢氰酸为原料,改用异丁烯为原料,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新工艺;生产可降解(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光-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如光解塑料薄膜(农用膜)和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新技术。2.5技术创新战略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作为传统产业的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必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和构建石油石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重视基础设施和制度的建设,加快技术创新体系与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重视社会智力,选择一些重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与社会研发力量合作,形成持续稳定的创新能力;加快完善技术创新的人才机制与激励机制;注重"知识管理",通过科学理论、现代技术、社会科学的系统融合,把石油石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石化产业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注重高新技术与石化工业的渗透和结合,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值得关注的未来新技术主要有:上游勘探开发、天然气利用、烷烃活化、实用生物工程、催化剂、选择合成、高分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高新技术,以及相关的化学工程、反应工程、分离工程新技术和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等。2.6效益最大化与低成本战略  石油石化工业的盈利空间将越来越少,石油石化工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效益最大化与低成本战略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必然选择:2.6.1注重装置规模,构建石油化工基地  对于新建装置,一定要整体规划,符合经济规模:炼厂的经济规模为10~20Mt/a;乙烯装置的经济规模为0.80~1.0Mt/a,乙烯单台裂解炉的规模21世纪将达到0.20~0.275Mt/a。对于现有装置,一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适当的投入,使其逐渐达到经济规模。  除了注重装置经济规模外,还要抓紧一次规划,逐步建成区域化的石油化工企业群,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沿海大型石化基地或石化中心,这样可以优化公用工程和原料配置,减少非计划停车,有利于副产品的集中统一利用,提高装置的抗风险能力。2.6.2发展深度加工,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  开发原油深度加工特别是渣油加工技术,提高轻油收率;其次是开发废油和石油焦利用技术,提高原油资源利用率,逐渐做到原油“无渣全利用”,减少三废,提高炼油厂的经济效益。另外,还要注重渣油/石油焦/废油的气化、发电、制氢、联产蒸汽技术的开发。  在下游石化产品方面,调整产品结构,使石化产品逐渐向电子化学品、农用化学品、保健医药用品、医疗诊断用品、信息影像用品、航空航天用品、建筑新材料等高新领域拓展,提高石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2.6.3炼油化工一体化  统筹规划,大力发展炼厂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一体化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运输、终端销售、公用事业、管理成本及其它费用等;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装置的原料适应性和灵活性,合理利用副产物,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利润增长机会,发挥协同效益。2.7营销组合战略2.7.1树立全球品牌形象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没有品牌概念,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的竞争将更大程度地体现为品牌的竞争,因此石油石化企业必须结合企业文化的创建,树立品牌观念,通过品牌战略和品牌形象赢得市场和用户,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2.7.2大力采用信息技术  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加大投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材料采购、石油石化产品分销、加油站连锁和特许经营等方面率先发展BtoB(businesstobusiness)的电子商务模式,并与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以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紧密配合,降低成本和费用;通过全球电子网络,可以大力发展定制服务;对于中间石油化工原料产品,逐渐扩大直销比例;对于成品油终端销售,应大力发展加油站连锁和特许经营,同时注重专营和联营,逐渐整合营销网络,从注重加油站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通过联盟等各种手段,积极开发国际市场,拓展全球营销网络。2.7.3重视售后服务,培养顾客忠诚度  石油石化企业在注重营销策略研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售后服务,营造吸引客户的有效手段,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对于成品油销售的服务行业,在开设便利店的同时,可以考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利用加油站连锁的优势,可以参照航空常旅卡的形式,推出累计消费优惠卡,培养长期稳定的用户。2.7.4建立快速市场反应机制  石油石化企业首先要转变营销观念,企业营销工作逐渐向竞争导向和市场导向转变,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尽快形成油气报价体系,建立快速市场反应机制,注重市场调研,及时掌握和预见消费的发展趋势,并及时与研发部门沟通,尽早开发和储备未来市场需要的新产品生产技术,为客户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和满意的产品。  作者简介:杨忠保,1964年出生,硕士,长期从事石油化工行业的研究与管理工作,曾发表论文20余篇,现为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化工研究所总工程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