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307619
大小:216.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2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新区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表现及产量评估-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9):34~36HeiloniangAgriculturalSciences
2、llj整泓保勺}
3、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新区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表现及产量评估耿肖兵,张丽。温盛岩,王春玲。魏浞。李永刚(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主栽玉米品种抗大疯病特性及产量潜力,以黑龙江省讷河市为玉米新区代表,对该地区推广的16个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变化范围为4.81~36.3O。玉米抗大宽病表现好的品种(病指≤15)为众单1号、齐山2号、龙
4、单39等;中等抗病表现的品种(15<病指≤30)为德美亚2号和龙单29;抗性表现较差的品种(病指>30)为绥玉19;不同玉米品种按产量大致可分三个等级,即高产品种为齐山2号、海玉11号和甘玉2号等;中产品种为克单】4、众单1号和哈丰3号等;低产品种为德美亚2号和绥玉13。从抗大斑病和产量水平综合分析,供试的16个玉米品种中齐山2号、海玉11和甘玉2号3个品种表现最佳,德美亚2号表现最差。关键词:玉米新种植区;玉米品种;玉米大斑病;产量中圈分类号:S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67(2014)09—0034—03据统计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为的气候类型和玉米品种抗病
5、性差异是造成该地区500万hm。2013年玉米播种面积首次突破700玉米大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随着栽培制度的万hm。大关,尤以黑龙江省玉米面积增长最快。改变以及生产中出现在大量新品种和国外引进品黑龙江省原来主产大豆的第三、四积温区现已成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也在不断变异,一些抗为玉米生产新区。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大斑病品种逐渐丧失抗性,造成局部地区玉米大加,培育和引进的玉米品种数量也急剧增加,而相斑病再度流行,近几年玉米大斑病有逐渐加重流应的配套措施也需改进,如品种的布局、品种产行趋势。量、种植方式、抗病虫表现和机械化程度等。因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是提高农民收益的重要保此,有必要对黑
6、龙江省玉米种植新区进行全面细证。不同品种在玉米种植新区的产量水平也是玉致的不同玉米品种综合指标的筛选。米品种综合选择和推广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玉米大斑病是由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该文以黑龙江省讷河市为第三、四积温带玉米新turicicum(Pass.)LeonardandSuggs]引起的玉区代表,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第四积温带米病害,是玉米生产中最主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上限地区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的能力及产量水平进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相对偏重,行评价,以完善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玉米新区在严重流行的年份和地区常造成大面积减产Ⅲ。的品种综合性状的评价,对于该地
7、区品种的选择一般年份减产2O左右,严重流行年份减产可达及指导品种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5O以上。如黑龙江省西部是玉米大斑病多发1材料与方法地区,也是第三、四积温带的典型代表区域,独特1.1材料供试16个品种为众单1号、齐山2号、龙单收稿日期:2014050839、克单14、长宏1号、金丰8、绥玉l3、哈丰3号、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1254i0I3);三江平原规模化农业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资助项绥玉17、德美亚1号、绿单2号、海王11、甘玉2目(2012BAD14B06);第三、四积温带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高产号、德美亚2号、绥玉19和龙单29。技术示范资助项目(GA
8、12B101-02)第一作者简介:耿肖兵(1987一).女,山东省潍坊市人,硕士,1.2方法从事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研究。E—mail:765381126@qq.coin。试验于2013年5月在黑龙江省讷河市孔国通讯作者:李永刚(1975一),男,博士,副教授,从事植物真菌病害抗病性研究。E—mail:neaulyg@126.corn。乡忠孝村进行,试验地属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试验小区均为自然发病生产田,常规的垄作及管理,349期耿肖兵等: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新区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表现及产量评估盔彩瓣垄宽70cm,高10cm,株距3O~35cm,保苗株数以54000株·hen。的种植密度进行产
9、量评估。52500~6O000株·hm。2结果与分析于2013年8月15日对供试品种进行大斑病2.1不同玉米品种大斑病抗性分析发生情况调查。每小区随机取3点调查,每点取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玉米品种间对大斑病1O株,调查全部叶片,按以下分级方法,以株为单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抗病性表现最好为众单1位进行调查,玉米大斑病发病程度的分级标准参号、齐山2号、龙单39、克单14、长宏1号、金丰8照刘烨珏等l_1]的研究,略有改动。号和绥玉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