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

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

ID:38383291

大小:1.87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11

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_第1页
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_第2页
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_第3页
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_第4页
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实验目的学习和初步掌握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技术。1、玉米小斑病的主要症状特征观察。2、玉米小斑病的接种方法。3、玉米小斑病的病情与抗性级别鉴定。玉米小斑病(Helminthosporiummaydis)是温暧潮湿地区玉米产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也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往往造成严重损失。选育抗病自交系和杂交种,是防治小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玉米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通常从下部叶片开始向上蔓延,先从叶面产生褐色小点,后扩大成2~3mm的褐色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常常成不规则形。发病适温为25~30

2、℃。二、内容说明内容说明(续)根据小斑病菌侵染特点的不同,可将小斑病菌划分为O小种和T小种两个生理小种。T小种对T型细胞质有专化毒性,故育种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有专化性的细胞质类型。玉米对小斑病抗性表现亦有两种,一是多基因控制,表现为病斑数量少,在保湿条件下,病斑形成的孢子少,孢子形成时间较长。二是由隐性单基因rhm控制,表现为小的褪绿病斑。鉴定玉米育咱材料抗小斑病的方法有自然诱发鉴定,大田诱发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但以人工接种鉴定较为可靠。(一)所需用品1、材料:供试玉米材料、玉米抗病和感病对照材料。玉米小斑病菌种,

3、T小种的培养物;上一季感染O小种小斑病的玉米植株病叶。2、仪器用具: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环、恒温箱、烧杯、漏斗、试管、纱布、玻璃棒、培养皿、显微镜、小喷雾器、保湿罩等。3、药品试剂:75%酒精、0.1%升汞溶液、葡萄糖、琼脂、马铃薯等。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用具(二)操作方法1.苗期接种鉴定(1)菌种的培养①病原菌的分离选取新鲜病叶作为分离材料,在灭菌室内进行操作。先将病斑剪成4~5mm2大小,约30~40块,然后分别将病组织小块置于0.1%升汞溶液中消毒1min,立即取出,按无菌操作方法投入无菌

4、水中清洗三次,每次2~3min。最后以无菌操作方法,将病斑组织按正方形四点排列,栽种在PDA平板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g,葡萄糖10~20g,琼脂17~20g,水100ml)上,置25~30℃温箱中培养约7天。② 菌种的纯化选取培养性状典型的菌落,按无菌操作方法移植到斜面培养基上(每个典型菌落移3管),然后再放在25℃恒温下培养。待产生孢子后,选取菌落较一致的斜面1~2管,挑取一点,观察孢子的形状、分隔数、脐点特点。然后计测孢子大小。确认纯种后,再用斜面培养基扩大培养,让其产生大量孢子后,置冰箱中保存待用。菌丝形

5、态(2)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用少量无菌水倒入已产孢子的斜面培养基试管中,猛力摇动冲洗孢子。也可辅以接种环表层刮除。最后将所有冲洗孢子液集中在洁净的三角瓶中。用纱布滤去菌丝及培养基,滤液用蒸馏水稀释,调至在100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5个孢子浓度的悬浮液待用。(3)接种病菌接种小斑病的适宜时期是在玉米6个叶片左右。接种前在配制好的孢子液中加入2%蔗糖,以促进病菌孢子萌发。接种菌液量是每株1~2ml。用微型喷雾器均匀喷雾,喷后立即以塑料袋套盆保温,置25℃左右温度下保湿24小时。(4)病情鉴定和分级标准接种后7~10天即可

6、进行病情鉴定。鉴定应在同一天内完成。鉴定项目和标准如下:① 发病程度以叶片为单位进行鉴定。根据病斑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记载每片叶的感病程度。发病程度分为9级(表1)。鉴定接种部位的叶片,每株4片叶,每个供试材料10株共40片。以整株为单位,根据整株的发病情况,分为7个等级(表2)。而后,以叶片为单位,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病情计算公式表1玉米小斑病叶片发病程度分级标准等级病斑占叶片面积(%)012345678012—56—1011—2021—3031—5051—70>700级1级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表2玉

7、米小斑病整株发病程度分级标准级别全株叶片病斑占总叶面积(%)0全株叶片无病0.5植株下部叶片有零星病斑(占叶片面积10%以下)1植株下部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片面积11%~25%)2植株下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片面积26%~50%)3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叶片面积51%以上),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中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26%~50%),上部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10~25%)4植株下部叶片基本枯死,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26~50%)。5

8、全株基本枯死。0.5级1级2级3级4级5级0级病情鉴定和分级标准(续)② 病斑长度随机测量40个独立的病斑,每株4个,以mm为单位。③ 抗病性的反应型病斑反应型分为三级,分级标准见表3。表3玉米小斑病抗性反应型分级标准病斑型病斑症状坏死型病斑中央的坏死部分为黄褐色,周围有深色的边缘,病斑周围和两端没有暗绿色的浸润区。萎蔫型病斑中央的坏死部分为灰褐色至近似灰白色,没有深色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