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科学意义.pdf

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科学意义.pdf

ID:58296476

大小:410.5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1

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科学意义.pdf_第1页
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科学意义.pdf_第2页
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科学意义.pdf_第3页
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科学意义.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科学意义.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j孽c霄2014.4改革与发展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科学意义王新燕,赵洋(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2.太原科技大学思政部,山西太原030024;3.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符合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是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

2、由发展的必要条件。[关键词]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9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4—0057—04所谓生态文明思维,即是人类必须以人与自然、而城乡对立以及由此产生的城乡不同的经济、政治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功能导致城乡病态化严重,出现了城市人口拥挤、住作为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则和出发点,以人的健康发房紧张、环境恶化而乡村生产力低下、信息闭塞、生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思维模式。十存环境差等不同的问题。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建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

3、色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设的思路正是妥善处理二者矛盾和病态的自然而然现代化道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以及在的结果。党的文献中屡次出现的“城乡统筹”、“生态宜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等指明了未来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总体化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思路,即必须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我国的城战略。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了51.27%。然而在推一、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过多地考虑了建设的速度,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在城镇化建设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资源、能源、生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对自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人口大量增加之间的前提下,身和生态环境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相互斗争后不断大量人口和非农产业在城镇迅速而高密度集中,导反思的结果,是人类意识到人必须遵循人、自然、社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出现。具体表现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有:(一)过分重视城镇化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质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量。鉴于工业化对于城市规模的要求以及GDP的共生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从认识论

5、的本源影响,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是以“摊大饼”的方式扩张上看,人类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社会分工及的,大城市理念下的大高楼、大马路随处可见,“城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分离为近代以工业化和城市市病”现象已然出现。在一些大城市中,人口资源化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提供了可能。然环境压力严重超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凸[收稿日期]2013—12—1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乡关系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13JD710050)。[作者简介]王新燕(1977一),女,山

6、西文水人,太原科技大学思政部讲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赵洋(1980一),男,辽宁北镇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57显。(-)资源瓶颈问题突出。在快速城镇化的进自然”相互平衡、和谐的城镇化。程中,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的建筑用地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始终坚持了人类社会和生活用地不断扩大,加之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物质变换关系和二者的辩证统效监督,许多城镇面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混乱、土地一关系,是历史观与自然观有机统一的唯物

7、主义。滥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严峻现实。同时,伴随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不过是镇化的快速发展,各种建筑、道路的建设使得城镇林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_2啷。但这里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绿地日趋分散、破碎。城市森所说的人不是某种幻想的人或是处于与世隔绝或离林资源的减少又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大气污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染、气候变暖、水资源匮乏等生态环境问题,城镇生察到的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态系统陷入恶性循环。第三,水体污染和水缺乏现活生生的具体的人。马克思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象严

8、重。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质属性,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们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了自己的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