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逍遥游”到“知北游”.pdf

从“逍遥游”到“知北游”.pdf

ID:58295064

大小:321.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7

从“逍遥游”到“知北游”.pdf_第1页
从“逍遥游”到“知北游”.pdf_第2页
从“逍遥游”到“知北游”.pdf_第3页
从“逍遥游”到“知北游”.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逍遥游”到“知北游”.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IRNAL〔)FANHIJIIJNIV玉:RSY(Phil〔巧ophy&Slial反ienees)J〔)LIT“”“”从逍遥游到知北游夏当英(安徽大学哲学系合肥230039),。内容提要从庄子到庄子后学有其逻辑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既无法解决社会与个人的矛盾对立庄子只好安命顺世无心无情强调对外物的绝对不动,,,心一;以期在虚幻的尘世之外心灵与道冥合为逍遥而游庄子后学继承发展了庄子的基本思想无心已,.“”。不是纯粹的不动心意义转化为对某一现实目的的用志庄子后学又通过圣人的善治

2、有为社会劳动,。群体在至德之世平等自由从而超越了庄子反求个体生命在无何有之乡获得纯精神自由的逍遥游思想关键词道逍遥游无心用志无何有之乡至德之世自由学术界一般认为《庄子》内篇为庄子本人作品,外杂篇是庄子后学所作,故从《庄子》,。“”中可看到庄子本人的思想及庄子学说的演变过程本文意在从游字上探求庄子及其,。后学的一点异同以求对庄子学派思想有较深人的认识,。,,庄子思想的主要特色便是他的逍遥论庄周生逢乱世只得顺时安命提出逍遥而,,,游的理想在内心中消融了外物与自我之间的对立而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与道为一的。精神境界。“”。:逍遥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为游游在《庄子》一书中

3、使用频率较高《逍遥游》云“,,”:“,,以游无穷;而游乎四海之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齐物论》中乘云气齐日月。”“,”“,,;:外无谓有谓而游于尘垢之外在《应帝王》中也说到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吵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扩垠之野立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可见庄子早已厌倦是非淆乱的现实求在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遨游飞翔逍遥自在,而得绝对的无任何阻拦的自由。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漫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漫漫(《齐物论》)在这种情,。,况下庄子完全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

4、自由即对必然的认识与支配而人类走向自由的过程是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早年,等待庄子自由的只能是无边。,,无际的漫漫长夜庄子无法寄身于世外以实现他向往的自由于是他只得寄托于他的心,,。,灵让思绪在广阔无垠的至大之域自由漫游而不受外界的牵累可见逍遥游也就是心,“”,“,,”“:;:之游即游心(人间世》说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德充符》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于德之和《应帝王》亦云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等,摒弃耳目之实,寄情于事物的态势来悠游心志使心神在和谐恬淡,寂寞无为的境。,。界中遨游游的主体是心而不是身这就是庄子

5、之游与一般所谓的游历之游的根本区别,,如何做到心之游?不是观念瞬间的变化中间需要一个修养与体验的过程只有御道,“”、“”,“”、“”、“”,,而行经过坐忘心斋达到无己无功无名将自己消融于天地万物与道为,,,。一才能成为无心于天下身处世间神游方外的至人。,道为道家哲学的最重要范畴老子第一个把道作为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庄子也继。:“,;承了道的这一涵义在《大宗师》里给道作了这段著名的规定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古以固存;生天生地;自本自根未有天地神鬼神帝在30,,,。”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6、这样庄子为他的逍遥论确立了一个形而上的根基。庄子认为只有与道为一,才能实现生命自由逍遥,个体生命在无为无识的道中产生、发展,自然变化,体验道的永恒超越与和谐的意。,“,:义接着庄子叙说了女了禹教南伯子葵闻道的寓言女了禹日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吾又守之,,,;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大宗师》)通过外物古今无古今而后能人于不死不生外天下外生逐步忘怀一切,,“”,“”,在脑中荡尽一切事物的映象就达到了剔透澄澈的新境界亦即朝彻然后

7、见独也就,。。,“是领悟了大道在想象中与大道合而为一坐忘也是见道的一个步骤所谓坐忘即堕,,,。”,。肢体默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大宗师》)也就是形神兼忘心同大道坐忘见独讲离形去知,外物外生,这意味着只有精神虚静才能真正做到逍遥游,精神虚静即心斋。在,“,,。”,:《人间世》中庄子借仲尼口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道是虚的心只有做到无知无,,。“,,,:虑静谧虚静才能得道《应帝王》中亦云体尽无穷而游无联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心神遨游于虚静无形的境域游和虚静在这里达到了完全的统一只有精,,,,心灵才可以无所牵挂地逍遥而游;只有心游于物外神虚静反言之体认

8、虚空的大道才。、,能达到内心的虚静和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