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论文.pdf

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论文.pdf

ID:58294718

大小:275.0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7

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论文.pdf_第1页
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论文.pdf_第2页
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论文.pdf_第3页
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王国芳摘要:把握哲学知识,养成哲学思维,提升哲学智慧是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哲学学习,要由点及面,准确把握哲学知识,具体要求是吃透核心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由知到用,努力养成哲学思维;由外而内,逐步提升哲学智慧,做到乐观对学习、理性对社会、智慧对人生。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习方式;哲学教学;哲学思维;哲学智慧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32—04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是一个非常特殊个方面加以重视:一是对核心概念的文字表述把握的模块。有学生认为哲学很难学,也有学生认为哲务求严谨;二是对核心概念的内涵理解务求

2、全面。学很简单;有学生感慨哲学很抽象,也有学生感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为例:物质是不哲学很有趣;有学生说学哲学没用,也有学生认为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学哲学很有用。种种不同,其实反映了人们在哲学在。要吃透这一概念,从文字表述上看,需要我学习中所处的境界上的差异。哲学学习,可分为三们字斟句酌,既不能把“意识”换成“意志”,也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把握哲学知识,第二重境界不能把“客观实在”换成“客观存在”。意识不等是养成哲学思维,第三重境界则是提升哲学智慧。于意志,客观实在也不同于客观存在,如果随意更一、由点及面,把握哲学知识改,那么我们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3、从准确把握哲学知识是学习哲学的最基本要求,内涵理解上讲,物质概念涉及两对关系。第一对是也是哲学学习的第一重境界。这里的哲学知识,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方面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要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三个层次。识,另一方面是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前者强准确把握哲学知识,就是要在哲学学习中吃透核心调了世界的客观性,划清了与唯心主义的界限;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后者强调了世界的可知性,划清了与不可知论的界识体系。限。第二对关系是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客1.吃透核心概念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宇宙间一切客观存概念是最基本的学科语言表述单位。4,N哲学在着

4、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而不是指某中的一个原理,大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都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哲学概念的把握要切中内建立在一个个基本概念基础之上。掌握这些概念,涵,而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文字记忆上。特别是吃透物质、意识、规律、实践、认识、联2.掌握基本原理系、发展、矛盾、价值与人生价值、价值观等核心哲学原理是哲学知识中的精髓,是应该在学概念,是学好哲学的重要前提。具体而言,须从两习中彻底掌握的。有些同学以为自己记住了、能背32中·'·梦终育l2o14年第5期了,就是掌握了基本原理,这种认识可说是大错特双方地位的变化。再进一步分析,量变、质变仅是错。所谓掌握基本原理,至少应达到两方面

5、要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而已,而发展的根一是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要本动力正是矛盾,正是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在熟记基本原理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这一原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样,我们就打通理是这样的;二是既要知其“来龙”,更要知其了量变、质变与发展、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之问的“去脉”,即要在理解为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知内在联系,也即构筑了一个新的知识系统。道这一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或启示,坚持世界观与方二、由知到用,养成哲学思维法论的统一。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指出:“不能加以利用的知以认识的反复性为例,有同学会把认识的反识是相当有害的。”“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

6、让它复性理解为认识的曲折性,甚至认为认识的反复性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一定会伴随认识的倒退。当然,认识的曲折甚至倒哲学知识也必须加以利用,让它活泼起来。学哲退确实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但反复性并不一定要学,用哲学,并在用的过程中,努力养成哲学思通过“倒退”来体现。从“来龙”看:由于认识的维。这是哲学学习的第二重境界。主体——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各种条件1.解渎与诠释的限制,认识的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哲学思维是指人们自觉地运用哲学观点思考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从“去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既可以运用于认识世界的过脉”看: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

7、人们对事物的正确程,也可以运用于改造世界的过程。我们学习哲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学,掌握了哲学知识,就要自觉运用哲学知识对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可见,认识的反复性强调的是本材料或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作出自己的解读和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而不诠释。这种解读和诠释的习惯和能力,是衡量和体能简单地理解为正确与错误的“反复”。现一个人哲学思维水平的重要方面。3.构建知识体系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记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