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56146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3
《市里下发的化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科目化学课题4.4化学方程式(一)授课教师边丽红单位登特科中心校(中学部)教材版本科教版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粤教版)第四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课题一。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化学用语之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本课题的学习往往会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为此,本课题的学习是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材强调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应该遵守的两个主要原则,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揭示了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基本目的是使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等,从而体
2、现了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接着教材通过范例展示,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让学生通过模仿范例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与方法。学情分析对于化学方程式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为数不少的学生把它当成当成第二门外语,导致本课题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分化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前期知识准备不足,技能训练不够。本课题的学习有赖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学习。但学生在此之前的元素符号的识记和化学式的书写并不都全部熟练过关,导致影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学习。因此,必须在课前巩固学生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的识记和对于化
3、学式的读写训练。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学习的一大难点。正确且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本课题的后续学习中不断加强训练。为此,在本节课中不宜出现配平难度过大的化学方程式,而应该通过适度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即可。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法学法在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的基础上注重采用练习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前面我
4、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板书]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教师活动]:举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123244[讲解]:这个式子不仅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每12份质量的C和32份质量的O2在
5、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CO2。[提问]: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P+O2P2O5〔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6-98页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得出结论。[板书]:1.书写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遵守质量守
6、恒定律。2.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P+O2─P2O5②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4P+5O2===2P2O5③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等号。4P+5O22P2O5(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
7、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板书〕例如:CuSO4+2NaOH===Na2SO4+Cu(OH)2↓〔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口诀)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四.布置作业1.课本第99页练习。板书设计主板副板8.4常见的盐一、盐的化学性质1.金属+盐(可溶)→新金属+新盐(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2.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2H
8、Cl+CaCO3=CaCl2+CO2↑+H2OHCl+AgNO3=AgCl↓+HNO33.碱(溶)+盐(溶)→新盐+新碱(复分解反应)3NaOH+FeCl3=F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