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52904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2
《教育也要“无为而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也要“无为而教”——读叶圣陶教育理论心得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教育正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老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教育思想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方法论也有必要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我认为“不教而教”其实是强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的角色转换,简言之,“不教而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老讲“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
2、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我以为惟有能这样做的教师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这并不是减轻教师的负担,放任学生不管,而是新课程目标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或是不自觉地怠慢,冷落学生,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而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因此,把教学定位为交往,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此相适应,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实践中,既注重师生间的交往,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
3、那么,教师应该有怎样的教学理念、怎样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教是为了不教”这样一个对学生教育的总的、综合性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对学生进行“无为管理”。把这种理念运用到教育中,我们称它为“无为的教育”。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3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了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坑里去玩儿。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蹲在不远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开始喊爸爸。爸爸一声不吭,装没听见,儿子直呼他爸爸的名字,爸爸还是不理他。于是儿子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叫喊哭骂几句都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在坑里想办法,终于发现了坑边的土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上来了。当他发现爸爸就在坑边一棵
4、大树下蹲着时,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摸着小拳头不无自豪地说:“是我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来!”爬坑,孩子感悟到“我行!”,收到了父亲预期的效果。这不正是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吗?不正是家长的“无为”创造了孩子的“有为”吗?这不是比空洞的说教高超得多吗?这是“无为”教育艺术的典型事例。教育者用心构思,去创设一种情境,引导一种经历,让学生和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这样的教育艺术是多么有魅力呀!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无为”教育艺术对教师理论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无为”教育艺术提出的课题意义在于倡导学习教育哲学,提高教师理论修养,促
5、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实效。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说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在教育过程中“多与少”、“讲与练”、“低与高”、“得与舍”、“专与博”……一系列矛盾应从哲学高度去认识和解决。哲学家的辩证思想:“少则得,多则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无舍不得”运用到教学领域,一些教师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反而提高了质量。“奇人教师”魏书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关于素质教育,可以下上几十种定义,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素质教育就是学做人的教育。而“无为”教育艺术则具有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或晴天霹雳开始感悟心灵的魅力和威力。青少年的成长是从他逐步进入自律的过程。“无为”教育
6、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在无形无像,但有声有色的无为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大大增强,身心健康水平、智慧和悟性都会有新的提高。时代呼唤“无为”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