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31166
大小:10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9-05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筛选菌株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1、在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是什么物质?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尿素。2.分析该配方的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如果有,又是如何进行筛选的?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有筛选作用,它的氮源只含有尿素,只有能合成分解尿素的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二、统计菌落数目原理运用
2、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统计菌落数目的理论依据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恰当的稀释度是成功地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通常将几个稀释度下的菌液都涂布在平板上,培养后再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第一位同学只涂布了一个平板,没有设置重复组,因此结果不具有说服力。第二位同学设置了重复组,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在设
3、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基本一致,结果不一致,意味着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三、设置对照A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培养基混有其它氮源。究竟是哪个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接种其它菌种,看是否有菌落的出现,验证培养基是否混有其它氮源。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所以,
4、在实验中一般都应设置对照组,使实验更有说服力。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实验名称土壤中某样品细菌的分离与计数2.实验目的3.材料用具4.操作步骤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铲已经过消毒处理)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灭菌过的信封中。(1)土壤取样四、实验设计将菌液稀释,稀释倍数为101~106。每个稀释度均用3个选择培养基。(2)样品稀释涂布(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将涂布好的培养皿放在30℃温度下培养。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会有不同的菌落产生,做好记录。(4)细菌的计数选
5、取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五、结果分析与评价1.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对照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牛肉膏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2.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3.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各位同学选取的
6、是同一种土样,统计的结果应该接近。如果结果相差太远,则需要从各项操作过程中去分析、寻找可能的原因。六、课题延伸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鉴定的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鉴定方法: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利用此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