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2312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8
《张之洞的籍贯、科考与贵州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张之洞的籍贯、科考与贵州情 晚清重臣张之洞生于贵州,长于贵州,其一生中最为关键的读书受教育阶段是在贵州度过的,包括他应对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也是在贵州完成的。可以说是贵州的山水养育了他,是贵州的早年生活铸就了他的品格,奠定了其一生成就的基础。正因如此,对其12岁回河北祖籍参加县试,并从18岁起再未踏上过贵州的土地,坊间便有这样那样的议论,有的说他是嫌贵州贫穷落后,“羞为贵州人”,有的说他是瞧不起贵州,“不承认贵州人身份”、“不认同与贵州的关系”等等,对张颇有微词。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揣测之言。真实的情况是,当年张之洞所以要回祖籍应考,实属科举制度下的无奈之举;而其成年之
2、后虽再没回过贵州,但并未忘记贵州的养育之恩,且对贵州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 张之洞祖籍河北南皮,其父张�A1826年分发到贵州任知县,先后履职贵筑、德江、榕江等县。1837年9月,张之洞出生于贵阳南明河畔的六洞桥边。1841年,张�A调任兴义知府,4岁的张之洞随父迁到兴义府治安龙,并接受启蒙教育。张之洞聪明而又好学,在一批名儒的教导下,他9岁读完四书五经;11岁读完《春秋》经传及历代诗词,时年作七百余言的《半山亭记》,令人赞叹不已;12岁他在贵阳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天香阁课草》,一时声名远扬,被称为神童。 但是书读得再好,学问再大,要走仕途,都必须经过科举考试择优录取。清代的士
3、人在应科举以求功名的道路上,要经过院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会试考进士这三个重要步骤。考中秀才就可进县学继续深造,虽说还不是官,但也算国家的人了,不仅被免除了赋税,见了县太爷不用下跪,成绩优秀者还由国家发给口粮;考中举人名字就被记入了吏部的名册,有了做官的资格,再进京考进士,费用也由国家承担;考中进士就直接可以做官了,若没留京任职,分发到地方起码也得弄个七品县官当当。因此这科举考试对读书人是颇具吸引力的。但这科举考试也不是谁想考就可以考的,读书人要参加科考,首先得通过由本县知县和知府主持的县试和府试以取得童生的身份,有了童生的身份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考。而清代科举制规定,读书人要
4、取得童生身份和考秀才、考举人,都必须于户籍所在地应试才行。正是这条规定,迫使生于贵州、长于贵州的张之洞,不得不在12岁那年告别父母,千里迢迢地回到南皮祖籍去参加县试。 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既然张之洞的父亲已在贵州当官多年,张之洞又生长于贵州,在贵州接受了多年的教育,那他为什么不入贵州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说说清代的科举户籍制了。 清代的科举户籍制与明代相近,其基本规则是,全国按不同区域拨给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考生则凭所拥有的户籍获取应试的资格。所以要按不同区域来分配录取名额,主要是要体现公平的原则。清代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包括贵州在内的西部边远省份
5、,文化教育水平远低于中东部地区,如果不考虑这种差距,而用全国统一的文化考试标准来录取秀才、举人,那么落后地区的学子是很难跟发达地区的学子比拼的。鉴于此,清廷在科举考试上对欠发达地区实行政策性倾斜,拨给固定的录取名额,以确保一定数额的学子可以中举。这项政策确实体现了国家层面的公平正义。但问题是,由于按不同区域拨给录取名额,各地区应考人数的多少与最后录取比例的关系极大,文化发达地区动辄几千上万人赴考,竞争十分激烈;而落后地区应试者则明显要少得多,竞争对手少,胜出的几率则大得多。有学者做过粗略统计,雍正年间贵州乡试的中举率高出文化大省江苏7倍还要多,由此可见这种按区域划定中举名额的政
6、策,对文化发达地区的考生并不公平。 于是那些享有照顾政策、科举中举率高的地区,便成了一些发达地区学子们的向往之地,“高考移民”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正是为了阻止有人到外地去参加考试挤占他省录取名额的投机行为,清政府做出了考生必须于祖籍参加考试的规定。其具体措施是,在科考的第一步即童生考秀才这个环节,把确认考生的籍贯身份作为首要,要求应试童生亲自到本县衙署的礼房报名,填写上溯三代的履历,并由本县�[生出面作保,担保该考生家庭清白和户籍的真实,绝无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经礼房核实后方取得考试资格。待开考时还须对考生进一步验明正身,即由学政照册点名,担保人近前辨认,确认无误后考生方可进场
7、应试。无论在哪个环节,一旦发现有假冒籍贯报考者,就以“冒籍”论处,不仅“冒籍”者本人被遣送回祖籍并取消若干年的报考资格,连那些伙同其作假及把关不严的官员,也都将受到严厉惩处。由此可见科举户籍制在管控上的严密。正是这种将户籍与科考紧密捆绑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高考移民”现象的发生。 但清代并不是不允许移民和变更户籍,一些寄居于异乡的人户,若在寄居地申请入籍并获得批准,这寄居地也被视为“祖籍”,读书人就可凭这被认可的户籍获得参加科考的资格。只是这异地入籍的条件十分苛刻。除随军人或因罪被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