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思都是诗.doc

所有的思都是诗.doc

ID:58205613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2

所有的思都是诗.doc_第1页
所有的思都是诗.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所有的思都是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所有的思都是诗——窦桂梅《晏子使楚》的教学评析对窦桂梅老师,我是充满敬意的。其原因是她作为一个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仍然在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创新超越,从《朋友》到《圆明园的毁灭》,从《秋天的怀念》到《晏子使楚》,我最深切的感受的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一个人的战争”,这样一种勇于否定、自我对抗的精神令人感慨。这是一种教育情怀,一种对教育深沉的爱,带着这样的爱,窦老师穿行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断地刷新自己的理念与行为。因为爱,透过课堂,我看到的是诗意的人生,因此,“所有的思都是诗”,海德格尔不就是说深刻、独

2、到的思想表达出来总是富有诗意的吗?是的,《晏子使楚》的诗意在于思想的美丽。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这当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如果没有思想,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创新,当然更谈不上独特的个性或人格魅力。可不知道为什么,翻遍《晏子使楚》的教学,几乎无人对文本内在的“尊重”进行深入的思考,几乎都是在简单地把个人尊重与国家尊重划上逻辑等号。因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又因为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所以楚王尊重晏子就是等于尊重齐国。这样的逻辑合理吗?被窦老师轻轻地一问就发现这样的逻辑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成

3、立,而更多的时候包括“晏子使楚”的时候是不成立的:“既然晏子赢得楚国的尊重,楚国又是大国,而且晏子代表是国家,楚王尊重的应该是齐国,可楚王不敢不尊重的是却是晏子这个人,你是楚王,请讲你为什么这么说”,就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引发了学生的争议,也唤醒了一个常识:国家何以有尊严?“尊严”首先是一个伦理范畴,“国家”有“尊严”,等于说这个国家是“高尚”的或具有“道德”的“国格”。由晏子的言行可以看出齐国的国格吗?不可以,唯一能看出的是“这是一个个人的常识胜利”,(托勒夫)说穿了,所谓智慧也不过就是证明一些常识罢了,你看

4、“人怎么能钻狗洞呢”,伦理常识而已;“齐国怎么没人呢”,连生活常识都谈不上;“一齐国人在楚国犯法”又能说明什么,谁不知道呢?由课堂我看到了一位严肃的独立思想者。其实贯穿在《晏子使楚》教学的还有关于尊重内核的思考。尊重何以发生?道德、综合能力,在“晏子使楚”的情境中,综合能力又包括个人智慧与外在条件。窦老师一次次地建构,因为“智慧”所以赢得尊重,因为“有礼有节”所以赢得尊重等;而又一次一次地质问,只是因为“智慧”赢得尊重吗,只是因为“有礼有节”赢得尊重吗等。在这样的建构与解构的过程中,及至《狼和小羊》的引入,

5、学生触摸到了并不为人所注意的“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这句话的冷峻,也逐渐触及本质,“尊重”不仅需要道德、还需要综合实力。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用思想陶养学生的心灵,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灵魂、才能厚重人格。窦老师引用一段极富个体生命意识的对话,回归儿童的现实生活,在孩子的心灵留下了一句话,因为闪烁着思想的美丽,我以为是一行诗:你必须首先做个有尊严的人!种植一种成长的姿态教学主题需要思想,主题教学更需要思想。从窦老师主题教学的实践来看,个人认为她在用主题提升教学,因此我觉得用语文

6、教育这个词来阐释《晏子使楚》更合乎实情。语文教育是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精神旨趣的活动,其行为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的。而目标的确定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对历史、社会、文化与人性的的洞察,当然目标的制定还决定于教师对儿童的理解。《晏子使楚》的教育目标围绕“尊重”而展开,通过对人的尊重、国家尊重与自我尊重三个纬度的思考,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这是十分清晰的,但恐怕很多人都会追问儿童可以吗?这样的教育适合儿童吗?是的,儿童有其精神生长的特点,但儿童并不意味不能“爱智慧”,儿童有自己的哲学,有自己的“深刻”。柏拉图说,哲

7、学产生与惊异,很显然,儿童初临人生,精神世界还很少有先入之见,周围的一切甚至自己本身都是那样不可思议,惊异就是儿童“爱智慧”的重要方式。这样一种理解很简单,但简单的道理常常被复杂的现实蒙蔽甚至被怀疑,所以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很少挑开这层“面纱”。而《晏子使楚》充满的就是“惊异”。“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你赞成、不赞成还是说不清”?“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

8、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重。‘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你赞成、不赞成,还是说不清”?……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唤醒了几乎是儿童本性的“惊异”,在冲突中,学习是由动机走向目的的,所以学生那富有童趣而不乏智慧的见解到处都是。如“只凭一个人智慧远远不够,我觉得应该让晏子当老师,教齐国的人,让齐国人都聪明,这样齐国就会胜利”;再如“如果要实现班级、集体、国家等尊重,每个人,首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等等。无疑这样的教育是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