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果树修剪的目的与作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果树修剪的目的与作用剪除果树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以调整树冠结构和更新枝类组成的技术措施。 目的与作用 果树树冠随树龄增长而扩大,枝叶过多,势必造成外密内空、树势早衰、大小年严重和产量、质量降低等后果。及时、合理的修剪可有以下一些作用:①调节枝叶的合理分布。即在整形的基础上,调整树冠各部分的枝叶疏密、分布方向和叶面积系数,使树冠的有效光合面积达到最大限度。②调节生长与结果。使营养生长正常而不过旺徒长;适量成花、结实而不削弱树势;同时,可防止果树提前衰老,及时更新复壮。③调节枝类组成比例。短枝生长期短,消耗少而积累早,但
2、叶少、光合总量低;营养枝生长期长,消耗多,但后期积累也多。不同的树种、树龄要求有相应的、适当的枝类比例,才能使年生长周期中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转、分配和消耗、积累,按正常的生长、生殖节奏协调进行。通过修剪,可以达到这一目的。④修剪还可平衡群体植株之间和一植株上各主枝之间的生长势,从而达到产量均衡,便于管理。此外,修剪也是使地上部与根系协调生长的手段。果树修剪的机理 修剪对枝、果等器官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与顶端优势的变化有关。由于根系制造的细胞分裂素的输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枝条越直立、芽的部位越高,其所得愈多,于是细胞分
3、裂愈快,生长就愈旺。而顶端芽下部各芽的萌发和生长则被抑制。枝条一经剪截,顶端优势就转移至剪口芽,其下各芽的生长势依次减弱,乃至于不能萌发成为隐芽,从而改变了原来的萌芽率和成枝力,使枝类比例和营养枝长势也发生变化(图1[枝条的顶端优势])。另外,枝条上各节芽的发育状况和质量是不同的,称为芽的异质性。一般说,芽的质量与它所处节上叶片的大小、功能以及芽形成期的早晚、树的整体营养状况和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因此修剪也是利用芽的异质性,通过选择适当的剪口芽来发挥其调节作用。但同类枝条、剪截部位相似的修剪并不都能取得相同的效果。这是由
4、于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萌芽和成枝习性。通常成枝力强的品种比萌芽率高的品种生长旺、成花晚。不同树种、品种的结果习性也不一样。对此必须事先有所了解,才能使修剪收到预期效果。果树修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短截。即剪去枝上的一部梢段和芽,使养分集中供应,促进剪口芽处于优势,萌发为强壮的分枝(图2[短截和疏剪])。对多年生枝的回缩,也是短截的一种。剪截口以下留有营养枝可再次延伸者,称“缩剪”,起更新作用;截口以下不留带头枝者,称“堵截”,作用在于抑制其生长,常迫使其转为枝组。一般短截愈重,对剪口及其下部的局部刺激愈强,对植株整
5、体乃至根系的抑制愈烈。如幼树修剪过重,常使结果推迟。②摘心。即对正在生长的新梢摘除其幼嫩部分。作用是抑制该枝继续生长,促使养分转向其下部各芽或其邻近部位,利于成花或座果。③疏剪。即将部分枝、芽从基部疏除(图2[短截和疏剪])。由于减少了母枝的营养面积,并造成一定的伤口,可导致疏枝上部枝势减缓,下部转强。疏枝对整体的影响依疏除枝类、枝量而异。疏除弱枝、密枝或徒长枝可减少无益消耗,增加有效光合面积而有利于整体营养;但疏除过多营养枝,则将减少养分积累,削弱根系和树势。生长季节的除芽、抹梢等作业也属疏枝,对常绿果树较为常用。④缓
6、放。是对营养枝不加剪截,任其自然延长,以便利用弱顶芽延伸,逐步减缓、削弱其顶端优势,而提高该枝芽的萌发率,促生短枝,诱导成花。缓放通常与加大枝角相结合,枝向近于水平或斜下生长时效应明显。但对过旺直立的背上枝一般不采用。⑤其他如通过刻伤、环割(环剥)、扭梢或拿枝软化等手段,伤及器官或输导组织的一部分,使营养物质暂时改变输送方向或速度,对于缓和旺长,促使成花和提高座果也有较好效果。 各种修剪方法的应用要因树、因地制宜,既依据不同树种、品种的生长与结果特性,以及砧木和树龄、树势等因子,又考虑自然条件的特点和栽培管理水平。一
7、般对骨干枝应保持其健壮长势;对辅养枝则应及时缓和生长势,使其转化为结果枝;对于老弱枝组需及时短截更新。修剪时尽可能采用最低的必要修剪量,对幼树尤宜轻剪;同时注意各种修剪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的相互配合。 时期 落叶果树的正常修剪在落叶后至萌芽前的休眠期间进行。寒冷地区以萌芽前为宜,以防剪口越冬受害;暖地则宜在落叶以后,因此时养分已回流,伤口也可在年内愈合。核桃需在采果后带叶修剪,以免因枝髓大而造成伤流。延迟修剪(即萌动后修剪)可破坏顶端优势而提高萌发率,并能明显缓和树势;但不宜连年使用,以免削弱过度。
8、常绿果树以采果后或春季萌发新梢前修剪为常规。 在生长季节进行的修剪,通称夏季修剪。其反应迅速,作用强烈,大都用于幼树、旺树,藉以缓和生长势促使开花,或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夏剪方法包括摘心、环割和拿枝软化(落叶果树)、适时“抹芽”和“放梢”(柑橘类)、结合采果将结果母枝短截回缩(如、、)等。此外,也可应用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