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油菜的后期管理及测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油菜的后期管理及测产一、田间管理: 1、追肥。油菜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在整个生长期中氮、磷、钾三要素的要求是氮多于钾,钾多于磷,三者的比例关系大体是1:0.5:0.7。此外,微量元素硼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也很大。(1)重施薹肥:蕾薹期是油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但以营养生长为主。此期,菜苗根系继续扩展,薹茎、分枝、叶片、花蕾快速增长,叶片的同化作用和根系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在此生育阶段,要实现油菜春发稳长,达到根强、秆壮、枝多,为高产奠定基础。薹期是需肥高峰期。因此,不能缺肥,否则对产量影响很大。薹肥一是要看苗施用,苗体越大,脱力落黄越重,土壤后劲越是不足的田块越要重施。二是要氮钾搭配,
2、在基肥中施足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适量钾肥。三是要掌握施肥时间。对正常实现秋发冬壮的菜苗,薹肥在薹高10-15厘米,叶色褪淡落黄时施用,一般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再加氯化钾5-7.5千克。过早落黄的田块,薹肥要分2次施,即先施1次接力肥,再补1次薹肥,切忌过早一次性施足。苗体较大且落黄不明显的田块,薹肥要适当推迟施,并因苗减少用量。施肥方法可采取开沟条施,雨前撒施或结合抗旱撒施后浇水均可,但要避免雨后或清晨叶片有水时撒施,造成肥害伤苗。(2)施好临花肥。开花期是油菜需肥的高峰期,追施花肥是油菜后期增产的重要措施。施花肥要根据苗情、地力等条件而定。前期施肥足,油菜长势旺盛的田块,可每亩用0.
3、1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0.2%硼砂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既可防止早衰,又可促进籽实中脂肪的合成与转化,提高籽实的含油量。前期施肥少、油菜长势较差的田块,可在始花期每亩追施尿素1.5—2公斤以补充氮肥。出现早衰、叶色淡、终花期提前的田块,可在终花期每亩追施尿素1公斤,或每亩用尿素0.05公斤、磷酸二氢钾0.1公斤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对于不同的苗,施肥可大致遵循:a、对于弱苗,从现在起,及早施促苗肥,亩用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加人粪尿兑成0.5-1%的浓度浇施(由于最近干旱,浇施吸肥效果较好);并于12月中下旬亩用猪牛粪1500公斤,铺于行间作蕾苔肥,既可肥田又可保温。b、对于壮
4、苗,于12月中、下旬亩施尿素8公斤于雨前点施,并在行间铺猪牛粪1000公斤。c、对于旺长苗(现已封行,且叶片大、绿、薄),不施尿素,仅施钾肥10公斤,并在行间铺猪牛粪800公斤。 2、排水降渍。进入春季后,常常阴雨连绵,造成田间含水量过高,土壤通气不良,妨碍油菜根系扩展,易导致后期早衰和倒伏。同时,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致使菌核病等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产量,要全面彻底地清沟降渍,确保水系畅通。3、中耕松土,培土雍根。立春后,抓住封行前的有利时机,进行中耕松土;清除杂草,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地温,防止倒春寒袭击。及时培土壅根,增强抗倒伏能力,加速田间排水。 4、硼肥
5、必施。硼是油菜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重要微量元素,需求量虽少,但对产量影响极大,以蕾苔期—初花期需求量最大,缺硼可导致油菜“花而不实”、“实而不果”,严重影响产量,可在蕾苔期和初花期,结合防病虫(或单独使用),分别叶面喷施一次硼肥,选择晴天下午,每亩60—80克速利硼,先用少量温水充分溶解,再兑水60—80公斤喷施,喷施后36小时内遇降雨应重喷。施用时一要充分溶解,二要控制用量,三要不重喷、不漏喷。 二、防御冻害油菜抽苔后,基本丧失了抗寒能力,遇到零度以下的低温就有可能受冻,倒春寒的气候,最易造成蕾苔受冻。防御油菜遭受春季低温冻害的主要办法是在油菜行间撒施农家肥或覆盖杂草、作物秸秆等,有较好的
6、防寒保温效果,对早花、早苔植株适当摘花打顶,控制顶端优势,对防止冻害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防治病虫害春季危害油菜的主要有四病二虫,即菌核病、病毒病、白锈病、霜霉病、蚜虫和潜叶蝇,其中潜叶蝇危害叶片;霜霉病、白锈病、蚜虫既危害叶片,也危害茎秆;菌核病在抽苔开花前危害叶片,以后菌丝侵入危害茎秆,引起全株或部分分枝死亡,造成空壳而减产。因此,在四病中,以菌核病危害损失最大,可造成油菜减产1—3成,甚至更高。菌核病症状: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冬油菜受害重。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
7、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叶片染病初呈不规则水浸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暗青色,周缘浅黄色,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渐变为苍白色,后腐烂。角果染病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