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176618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识才用才智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识才用才智慧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识才用才智慧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是一门学问,“得人才者得天下”能否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和企业前途命运好坏的最根本的依据。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察人智慧,积累了丰富的如何识人用人的理论和方法.还出现了专门用来鉴别人才、选拔人才的理论专著《人物志》。 关于识人、用人理论探讨的主要代表有: 《人物志》与御人之术 《人物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学理论著作。该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并对鉴别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索
2、。 李世民《贞观政要》论明主之用人。 李世民论选贤、任官方法:“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有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 李世民的人才观:人皆有才,非才之难,所以识才、用才之难也!就是说真正懂得用人的人眼中没有不是人才的人,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关键是要怎样用好各种各样的人才。 关于怎样识人、用人方法的论述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 姜子牙《六韬》“选将”篇中的“八
3、征” 所谓“八问”,《六韬》在《选将》一章中说,“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以间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这段话的意思是,“知人可通过八种办法实现:一是直接问他话,看看他的言辞表达能力;二是追问他,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悄悄在他的身边放间谍,侦测他的忠诚度;四是明知故问,看一看他诚实与否;五是多给他钱花,看看他的廉洁情况;六是送他美女,看看他的贞洁情况;七是告诉他突然事变,看看
4、他的勇气;八是让他喝醉酒,看看他的真实情态。这八种方法都一用,就知道他贤能与否啦”。 春秋战国的经典御人术 春秋战国,英雄辈出,一时多少豪杰。 战国时魏国丞相李克为相“五观” 所谓“五观”,即《史记·魏世家》记载李克答魏文侯荐相的依据:“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用现代汉语来解就是说:在一个地方住着,看他亲近什么人;富有了以后,看他将钱给了谁;显达以后,看他推举什么人;地位低下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没有钱的时候,看他不取什么。根据这五条,就可以确定谁可当丞相啦! 《庄子
5、·列御寇》曾借孔子之口提出了九种鉴别人才的方法——孔子识人“九征”: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意思是说,派一个人到远处工作,就可以了解他是否忠实;让一个人在身边做事,就可以观察他是否恭敬;在复杂的情况下派一个人去处理事情,就可以知道他的能力大小;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让一个人回答,就可以了解他的智力高低;在紧迫的情况下与一个人相约,就可以考验他是否守信用;放手让一个人去管理钱财,就
6、可以看出他是否贪心;告诉一个人有危急情况,就可以观察他是否有气节;让一个人喝得酩酊大醉,就可以看出他是否遵守规矩;让一个人在男女混杂处居留,就可以观察他是否好色。总之,只要掌握了这九种知人之法,就一定能够洞察人们心灵的秘密,分辨出谁好谁坏和谁是谁非。 《吕氏春秋》季春记第三之论人道: 贤主先圣识人用人需外考内审,外考要八观六验,内审用六戚四隐。所谓八观六验“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
7、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所谓六戚四隐,六戚指“父、母、兄、弟、妻、子。”,四隐乃“交友、故旧、邑里、门郭。”用现代语言解释,通过外观内审才能考察一个人是否真的德才兼备。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