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读懂学生.doc

教师如何读懂学生.doc

ID:58173061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教师如何读懂学生.doc_第1页
教师如何读懂学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读懂学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如何读懂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等特征都有很大差别,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年轻老师,教学热情很高,课前还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件,但课堂上学生似乎并不领情,对老师的“循循善诱”被动应对,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细细想来,主要是因为老师课前备课时只关注教材和教法,没有用心去了解学生,就是没有读懂学生。备

2、课,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因此,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是核心环节,备学生是备课质量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课前应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做好“备学生”这一环节,真正读懂学生呢?1、读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学习新知,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这个道理跟盖房子是一样的,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建造才能使房子更坚固,空中楼阁只能是海市蜃楼。如果我们施教前先了

3、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以此为基点铺设教学之路,课堂教学才会给人以踏实之感。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通过作业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了上节课教学目标中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本节课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点拨,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哪些知识需要进行合作探究,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直接讲解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情,找准教学的起点。2、读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它对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

4、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对学生的预习、听讲、问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习惯,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才能随机应变,游刃有余。比如,教师在新学期发现刚接手的班级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也不知道要怎样预习,教师可以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上的要求预习,久而久之,必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如果教师了解到该班学生发言不太积极.在教学时就要有耐心,经常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乐于发言,敢于表达。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会大大增强。3.读懂学生的言语学生的言语是最有观察价值的行为之一,在课

5、堂教学中教师最熟悉、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言语,包括发言、沟通交流、辩论等等。读懂学生的言语,就是教师能认识到学生言语表象后的信息,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从学生无意、或是单个的词语中领会到其赋予的特殊意义。4.读懂学生的错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有时就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6、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犯错、识错、知错、改错”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读懂了学生的错误其实也是教师宽容心态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的鼓励。总之,教师在备课时,若能真正把学生这个“人”的发展放到中心地位去考虑、去研究,那么我们教师的课堂将会变得和谐、高效,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任重而道远,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会是学生心目中的

7、好老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