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doc

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doc

ID:58158449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2

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doc_第1页
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doc_第2页
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今天进行第四单元测试。我正在马不停蹄地埋头改试卷,发现有一道解决问题错的比较多,而且错误答案也一样: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你能求出篱笆的总长度吗? (60+10)×2=140(米)为什么会这样列式?我边改边想:一定是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也想成了(底+高)×2,连周长怎么求都不知道了,一群小糊涂虫!    讲评试卷时,我严厉地指出了这道题错误的原因,反复地问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怎样求,强调周长的含义。正在我有根有据地驳斥并纠正这种错误时,吴凌菲着急地举手了,一脸委屈地说:“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我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

2、长度。” “那你是怎样想的?”我疑惑地问。她不解地说:“我是想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我把它拉成长方形,短边就和高重合了,那周长不就是(60+10)×2?”一问这样做错的同学,竟然几乎90%都是这样想的。呵呵,站在讲台上的我有点尴尬,刚才还振振有辞,这会儿又理屈词穷。还是听听他们的想法。“同学们,你们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吗?”“不对,你用眼睛看,就会发现10米的高,比斜边短!”还没等我开口,吴成溪就反驳道。“说的真好,用眼睛直观判断!那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问什么斜边比高10厘米长吗?”我赶忙质疑。 “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最短。”太棒了!“吴凌菲的想法不对,但到

3、底可不可以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想成拉出的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赶忙聚焦争议点。 “可以!”“不可以!”两派意见在教室里争起来。“帅老师,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但是你以前做过实验,拉成长方形的过程中,它的高会越变越长!它变形了,不可以!”李祯琪说。曹奕阳连忙理直气壮地说:“图形虽然变形了,但是周长没有变!”讲得太好了。“大家仔细想想,变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吴凌菲你来说说。”我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长就是底边,宽就是斜边,不是高。”吴凌菲有些不好意思。“是的,现在你知道你错在哪儿了吗?”“我把宽误当成高了,把斜边拉过

4、来,应该比现在10厘米的高还要长!”她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触动了我教学理念的最深处!学生的思维是鲜活的,虽显稚嫩但却是有个性的。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学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然而,反思当下的课堂,仍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例如,教师的强势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努力和引导下已经有所改变,自学、小组研究、做小老师……有模有样。可是,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尊重:在学生的回答偏离预设的答案时,不由自主地抢过学生的话;对待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常常回避或

5、者简单处理;学生研究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担心学生学得不扎实,依然按照教学预设手把手重新教一遍,等等。教师似乎对学生总有一百个不放心,这也不敢放手,那也不敢放手。为了节约教学时间,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教学效果,还是采取直接“引领”等更有“效率”的做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最多只能“学会”,而不可能“会学”。再如,学生缺乏话语权。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学生的话语空间自然是教学需要考虑的要素。学生能说的,教师绝不要代替。小组活动后,让小组汇报研究结果,说得不到位或者不准确的,其他小组补充;尝试练习后,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然后其他学生补充;学生产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纠错,而应该想想或问问:学生究竟是怎样想的,并请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后面的例题与前面类似,让学生回家自学研究,课堂上请小老师上台教学,大家共同完善……在上述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教学中,学生出现问题时,幸亏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错误根源,解决问题。如果学生的话语权缺失,那么不仅他们的错误得不到纠正,我也会对学生的问题始终感到费解。在数学课堂上,需要尽量避免“打乒乓球式”的提问方式。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学生的思维永远是支离破碎的,缺乏整体性,自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如同

7、你在外迷路了,别人领着你走,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可是到底怎样找到的,你还是全然不知,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你不需要观察与思考。我们的课堂需要在学生“迷路”时,给他一张地图,让他自己研究和观察,循序渐进思考,找到前进的方向。 当然,教师放手并非意味着撒手不管。教材、学生、多媒体资源等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都需要教师有力地加以组织和协调。特别是在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方式,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地进行“再创造”和自主建构时,教师要适度地点拨、提升,把他们不断推向学习的制高点。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发展的课堂。课堂上老师“

8、闲”了,学生才能有发展,因为老师“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