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156400
大小:579.4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25
《以分析介入抒情——论朱自清的诗歌批评方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分析介入抒情——论朱自清的诗歌批评方法孙海燕内容提要:关于诗歌是否可以分析向来争论不休,朱自清以分析介入抒情,是解诗困境突围的一种方式。本文以“分析”这一关键词切入,探讨朱自清的批评方法,梳理其理论资源,并进而把握其内在理路。朱自清“从文字出发”,通过分析连通了解与欣赏,以切实的解诗实践提供了解读诗歌的路径,形成了鲜明的分析特色,并与同时代的批评家李健吾、废名、朱光潜等区别开来。关键词:朱自清诗歌批评分析抒情如何欣赏诗歌,向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欣赏诗歌重要的是情感投入,过多的理性阐释会损坏诗美;燕卜逊则认为:如果缺少必要的分析,可能无法理解诗歌的
2、原意⋯⋯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就算不是对某一种诗的解释,也应该是一种有普遍说服力的信念,即坚信所有诗都是可解释的。在阅读诗歌过程中,读者往往被诗歌传达的情感所吸引,这对于意义阐释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遮蔽,燕卜逊强调这一“被遮蔽”的过程,意义分析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但分析诗歌是否意味着可以毫不动情地去读诗?冷静理性地分析诗歌意义,是否会对欣赏诗歌充沛的情感形成阻碍?全身心地投入欣赏,是否意味着对意义分析的拒绝?分析和欣赏有无可能达成平衡?朱自清以其丰富的解诗实践提供了自己的答案,为保持诗歌艺术的完整与缩短诗歌同读者之间审美距离的同一性进行了系列努力。与现代文学批评格局
3、中的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印象批评、审美批评不同的是,朱自清的文学批评密切关注文学的理解、文学欣赏与文学分析(包括语义分析和形式分析)的关系,并且他的文学批评是与文学研究、文学教育的思路交融在一起的,常常具体表现为解诗学探讨、各类作品鉴析活动和文学教育的实践。他的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FIJ·2014年第10期学批评表面看来比较松散,分析这一关键词却贯穿其中,这与民国意义学思潮密切相关,更与朱自清先生的学术根底、经历、个性密不可分。本文试图理清分析观念生成过程中诸方面的理沦资源,探究朱自清批评方法的内在理路及特色。一分析的提出朱自清对诗歌有个简短的概括:“诗是抒
4、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是节奏的,同时直接诉诸感觉,又是最经济的,语短而意长。”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一直不乏诗歌传达情志的观点,《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在这一传统中,诗歌直接诉诸情感,和感觉密切相关,朱自清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是解读诗歌,他采用的却是理性的分析方法,“去年暑假,读了英国燕卜生的《多义七式》,觉得他的分析法很好,可以适用于中国旧诗。”“单说一首诗好是不够的,人家要问怎么个好法,便非先做分析的工夫不成。”诗歌传达情感,相对感性,分析却强调理性,从表面来看,这
5、似乎自相矛盾,但朱自清恰恰是以分析介入抒情,使抒隋与分析在深层次上达到统一。首先,诗歌虽然是情感的表达,但它是一种精粹的语言。这是朱自清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诗是语言,而且是公共语言,所以具备了分析的可能;但因为诗是精粹的语言,所以分析是必要的,比散文需要更多的思索,更多的吟味。这其中不难见出瑞恰慈语义分析的影响,在具体的解诗实践中,朱自清是从文字人手的。其次,朱自清是在分析意义的同时鉴赏情感的,他曾转介瑞恰慈的观点,说意义可以包括四个项目:文义、情感、VI气、用意。这就是说,在朱自清的文论系统中,情感和意义并不对立,甚至也不平等,情感从属于意义,只是意义的一部
6、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在朱自清的批评观中,诗歌是表达情感的,但是赏析情感包含在意义分析过程中,并且只有通过意义分析才能够得到很好的体验与感受。再次,朱自清分析的提出,并不是一时兴致所至,而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他曾经自叙:“大概因为做了多年国文教师,后来又读了瑞恰慈先生的一些书,自己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发生了浓厚的兴味。”其实不仅仅如此,在其文学批评观的形成过程中,朱自清的个性也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曾经坦承:“我是个偏于理智的人,在大学里学的原是哲学。我的写作大部分是理智的活动,情感和想象的成分都不多⋯⋯我的情感和想象虽然贫弱,却总尽力教文字将它们尽量表达
7、,不留遗憾。我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28·以分析介入抒情的长短和衔接处,想多少可以补救一些自己的贫弱的地方。”概言之,分析批评的形成得力于对文字的敏感,传统文化积淀和西方理论资源的碰撞,文学教育者的身份和偏于理智的个性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分析”在朱自清的文学批评中意义重大,它源自文本,最主要的也是提倡对文本的分析,但朱自清提出分析的目标却并不止步于此。他努力通过文学教育,通过经典普及,培养青少年养成分析的态度,因为这是“一个重新估定价值的时代,对于一切传统,我们要重新加以分析和综合,用这时代的语言表现出来”。分析在时代风潮
8、中应运而生,通过教育、经典普及与时代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