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154042
大小:1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1
《新建火电企业的管理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建火电企业的管理模式近期我国电力供应严重紧缺,在电力旺盛需求的刺激下,各大发电集团以及各独立发电公司纷纷投巨资进行电源建设。2004年全国新投产发电机组5100万千瓦,在建电站项目总规划2.8亿千瓦。若按每年投产发电机组5000万千瓦,按水电:火电=3:7的比例计算,未来三年全国将有70个百万千瓦以上的新建火力发电厂投入运行。预计到2007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将得到根本好转,新一轮的电力过剩也就随之而来,届时,这些新建火力发电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使新建火力发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笔者认为:适应电力市场发展需要,建立市场化运作管理模
2、式,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主辅分离、科学设置,实行专业化生产与管理将成为新建火力发电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新建火力发电企业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的建议1、组织管理(1)组织管理基本原则:产权清晰、权责明确。10年前,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产权清晰。根据这几年的改革实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什么是产权?产权就是各类财产权利的统称,包括物权、债权、股东权和知识产权(含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商业秘密和商誉权)等。所谓“清晰”,是指产权的归属主体是明确的,不能含糊不清。“权责明确”,是指权利人的权
3、利、义务人的义务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便于操作。(2)主辅分离、科学设置。新建火力发电企业应专注于主业的发展,将辅业分离出去,采取承包或委托的方式经营,科学设置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专业技术、生产岗位,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专业化生产与管理。新建火力发电企业可以不设生产运行人员,其生产运行、设备维护、检修等工作全部以合同形式委托集团公司系统其他企业惊醒专业化生产与管理。(4)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各电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组织模式。总之,新建火力发电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独立的公司制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尽可能实行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以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2、组织结构第5页共5页公司内设总经理工作部(政治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市场营销部、安全监察部等五个职能管理部门和发电部、设备管理部两个生产部门,全面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运行工作。1、生产组织模式运行实行集中控制,设备管理试行点检定修制。其主机系统的运行工作由发电企业直接负责,其它外围系统的运行和主辅设备检修、维护通过合同的方式委托集团公司所属的其他行业进行管理。2、劳动定员及领导职数新建火力发电企业劳
5、动定员应降至原国家电力公司1998定员标准的1/3以下。在发电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新建火力发电企业由于劳动定员的减少,其人均产值将会大大提高,同时由于人工成本的降低,将提高上网电价竞争力,企业市场化运作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配备不超过4人,职能管理部门设主任1人,生产部门设主任1人,助理若干人。这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助理职位的设置将有利于人才的更快成长和锻炼。新建火力发电企业市场化运作管理具体措施1、建立以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安全生产体系由于电力的生产、输送与消费同时在瞬间晚场,电力的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保障新建火力发电企
6、业的安全生产呢?建立以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当为首选。安全性评价的实质是奉贤管理,就是借助于风险辩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科学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人的问题、设备的问题、管理问题的可控和在控,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生产是火力发电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安全性评价方法引入火力发电企业,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特别是新建火力发电企业。一切都是新的,建章立制和贯彻执行都相对容易一些,加之设备先进、性能可靠,开展安全性评价将有利于机组的安全满发、稳发,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引入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画”,实施低
7、成本战略新建火力发电企业,降低发电成本是适应电力市场竞争的最有有效途径。竞价上网对电量的选择主要考虑价格因素、安全性因素和服务因素,电能属于一种无差别商品,电价就成为电网选择发电企业的最关键因素。而要降低电价,就必须降低成本,实施低成本战略。在新建火力发电企业引入“成本企画”可以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适应“竞价上网”要求,持续降低电价提供保障。“成本企画”是日本企业成本模式的核心和精华,实质是成本的前馈控制,它不同于传统的成第5页共5页本反馈控制,即先确定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根据实际结果偏离目标值的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调整先前的方法和步骤,而是针对
8、未来的必达目标,据此对目前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弹性调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