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论文.pdf

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论文.pdf

ID:58148539

大小:5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5

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论文.pdf_第1页
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论文.pdf_第2页
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论文.pdf_第3页
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2卷第6期辽宁化工Vo1.42.NO.62013年6月LiaoningChemica]IndustryJune,2013蚕延长组南长泥6湾储油层特田康征与台分区类评价白二林(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716000)摘要: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压汞资料等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油田康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及评价。通过分析可知,长6储层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其成岩作用复杂多样。绿泥石薄膜、浊沸石胶结以及绿泥石充填胶结,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是成岩过程中主要的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产生了大量次生孔隙。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

2、隙。结合本区储层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将其分为I、Ⅱ(Ⅱa、Ⅱb亚类)、III三类,本区长6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尤其以IIa类储层为主。关键词:南泥湾油田康台区;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储层分类评价中图分类号:TEl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35(2013)06—0647—04南泥湾油田康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填隙物平均含量为10.4%,其中杂基平均含量为东部。该区长6地层形成时期湖盆开始收缩,下沉4.8%,胶结物平均为5.6%。杂基中多为泥质和泥微作用减缓,沉积补偿大于沉降,是湖泊三角洲主要晶碳酸盐,而胶结物中方解石(平均含量5.5%)和形成时期

3、,在本区形成延河三角洲。长6期是三石英(平均含量2.3%)居多,沸石(平均含量1.6%)角洲前缘相向三角洲沼泽平原相的过渡期,属以淡相对较少。水湖泊为主体的三角洲沉积是主要的沉积体系口。砂岩粒度偏细,主要在0.12~0.25mm之间,约长6储层一般广泛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占41%以上。分选好一中等为主,磨圆次圆、次棱之中,长6、长6。、长6储层则以三角洲前缘水下等。颗粒之间主要为线接触或点接触。胶结类型多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发育分流河道、河漫滩沉积微呈孑L隙式胶结,次为接触型和连晶型胶结。相。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孔隙类型多为占主要数量2成岩作用特征的原生粒间孑L以及各

4、种原因形成的溶孔组成,具有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演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是本区主要的储层。本区长化学变化过程口。研究区长6砂岩成岩作用包括矿6、长6不能作为有效储层,故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物颗粒的压实压溶作用以及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有效储层长6、长6。交代作用。影响储层最多的是压实压溶作用、胶结1岩石学特征和溶蚀作用。通过对岩心、录井、薄片资料的观察统计可知,2.1压实压溶作用本区长6砂岩岩性较细,以细粒为主,还原环境决长6储层压实作用使得碎屑颗粒在一定程度上定了其颜色主要为浅灰色。总体上,其岩石学特征呈定向排列特点,而塑性的颗粒将会产生形变,刚在平面及纵向上的

5、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砂岩富性颗粒所产生断裂在镜下易见。颗粒由于受到应力含长石,一般含量为41.2%~47.8%,平均含量45.6%;的影响以下紧密的接触关系,包括线、凹凸和缝合其次石英可占35.O%一48.1%,平均为40.7%;此外等接触关系。岩屑含量6.2%~23.9%,平均含量约14.1%。岩屑来另外,致密镶嵌形态(图l(a)、图1(b))是压源于火山成因,除了数量占优的变质岩岩屑外,岩溶作用使得石英和长石矿物产生次生加大作用所浆岩中的酸性一中性岩屑也较为常见,此外还可见致。据研究估算,压实压溶过程使得占储层原始孑L到少量沉积岩岩屑。隙度约20%的储集空间丢失。收

6、稿日期:2013-03—03作者简介:白二林(1968-),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第42卷第6期白二林: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6494.1.3微裂缝研究区长6属中孔一细喉型和中孔一微细喉型储集在本区部分砂岩内部可见到少量微裂缝,缝宽层。细窄(图1(0)。由区内样品的压汞资料综合分析可知,该储层储层中的孔隙以不同的类型及方式进行组合,反映的孑L喉大小及分布各参数与储层物性相关性一构成了多种类型的孔隙组合,主要的组合方式有粒般,其中渗透率与孔隙结构参数有较好相关性。间孔一溶孔型、溶孔一粒间孔型、粒间孔型、微孑L型具体来说,排

7、驱压力和中值压力随着渗透率的和复合型。增加而降低;孔隙度随着孔喉半径均值的增大而增4.2孔隙结构大;渗透率与孑L喉半径均值及喉道分选系数呈正相油层孑L隙结构的特征一般是指孔隙的大小、形关关系,即喉道分选越差,孔隙结构越好,渗透率状及其分布,它可用孔隙铸体法及水银注入法测得也就越大。这反映出本区储层孔喉特征的各类参数的毛管压力曲线加以描述。变化较大,砂岩的孔喉分布不均匀。根据本区储层的特征,以及前人针对延长组储5储层分类及综合评价集层的研究,建立了适于本区储层的孔喉分级标准及命名的原则。5.1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综合研究储集空间宏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