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

ID:38414841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2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_第1页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_第2页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_第3页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_第4页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4.1孔隙类型本次孔隙分类采用以孔隙产状为主,并考虑溶蚀作用,结合本区实际,将孔隙分类如下:1.粒间孔隙粒间孔隙是指位于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它可以是原生粒间孔隙或残余原生粒间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在遭受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破坏后而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孔隙。多呈三角形,无溶蚀标志。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粒间溶蚀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经溶蚀作用强烈改造而成,或者是颗粒间由于强烈溶蚀作用的结果。粒间空隙一般个体较大,连通性较好。粒间孔隙是本区主要的孔隙类型。2.粒内(晶内)孔隙这类孔隙主要是砂岩中的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深部溶蚀形成的,在研究

2、区深层砂岩中普遍存在。长石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空隙可以进一步分为粒内溶孔和晶溶孔。晶内溶孔是指长石颗粒内的溶孔,而粒内溶孔是指岩屑等碎屑内部的易溶组分在深部酸性流体作用下形成。常常沿长石的解理缝、双晶纹和岩屑内矿物之间的接触部位等薄弱带进行溶蚀并逐渐扩展,因而常见沿解理缝和双晶结合面溶蚀形成的栅状溶孔。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孔的发育常常使彼此孤立的、或很少有喉管项链的次生加大晶间孔的连通性大为改进,而且,这类孔隙的孔径相对较大,从而优化了深部储层的储集性能。3.填隙物孔隙填隙物孔隙包括杂基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和晶内溶孔。杂基内孔隙多发育与杂基含量较高的(>10%)砂

3、岩中,孔隙数量多,个体细小,连通性差。自生矿物晶间孔隙发育在深埋条件下自生矿物,如石英、方解石、沸石、碳酸岩小晶体以及石盐晶体之间,个体小,数量多随埋深有增加之趋势。但由于常生长于粒间孔隙中,连通性较好,又由于其晶体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复杂,影响流体渗流。因此在埋深3500米以下,孔隙度降低较慢,而渗透率降低很快。这类晶间孔隙在徐东-唐庄地区相对发育。另外,杜桥白地区深层还可见到丰富的碳酸盐晶内溶孔和石盐晶内溶孔。4.裂隙裂缝在黄河南地区较不发育,在桥24井沙三段3547.5米砂岩中见一构造裂缝,此外多见泥质粉砂岩或细砂岩中泥质细条带收缩缝。一般绕裂缝在构造活动强烈部

4、位发育,对储层物性改善很有作用。4.2孔隙结构特征1.孔隙结构分析岩石的储集空间不是由单一的孔隙类型组成,而是由多种孔隙类型构成的变化多样的复杂的孔喉系统。研究中根据砂岩储层岩样压汞毛管曲线资料,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有关孔隙类型鉴定资料研究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选用喉道半径(Rd,R50,Rr)与孔隙度作图可以看出,喉道半径随孔隙度增大呈指数增大。平均喉道半径(Rr)与渗透率作图和与K/ф作图呈指数正相关。比面/ф大小也是反映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重要参数之一,随孔隙度增大,比面/100-1ф呈指数减小,我们也将其作为孔隙结构分类的一个重要参数。有效连通孔隙(R>0.1μ)含

5、量(Se)也作为孔隙结构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据上述参数,结合孔隙类型及物性资料,将ES33-4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Ⅰ类孔隙结构类型:孔隙类型及组合特征:残余(溶蚀)粒间孔,粒内溶蚀粒间孔,晶间孔(中小孔隙,细喉道);物性:孔隙度为10-12%;渗透率为0.3-1.0×10-3μm2;K/ф为0.04-0.1;Ⅲ孔隙喉道结构参数:Rd为0.8-1.6μm;R50为0.25-0.4μm;Rr为0.3-0.6μm;Se为70-80%;比面/ф为5.0-6.5×(m2/g)/ф;孔喉特征参数:分选(P&)较好;偏态(SK)为负偏(细歪度);Ⅱ类孔隙结构类型:孔隙类型及

6、组合特征:残余(溶蚀)粒间孔,粒内溶孔,填隙物内微孔隙(小孔隙,细喉道);物性:孔隙度为8-10%;渗透率为0.1-0.3×10-3μm2;K/ф为0.01-0.04;孔隙喉道结构参数:Rd为0.15-0.8μm;R50为0.15-0.3μm;Rr为0.15-0.3μm;Se为60±%;比面/ф为6.5-8.8×(m2/g)/ф;孔喉特征参数:分选(P&)为较好-中等;偏态(SK)为极负偏(细歪度);Ⅲ类孔隙结构类型:孔隙类型及组合特征:粒间隙,粒内溶孔,填隙物内微孔(小孔隙,细喉道);物性:孔隙度为<8%;渗透率为<0.1×10-3μm2;K/ф为<0.01;孔隙喉道结

7、构参数:Rd为<0.2μm;R50为<0.15μm;Rr为<0.15μm;Se为<60%;比面/ф为>8.8×(m2/g)/ф;孔喉特征参数:分选(P&)为中等;偏态(SK)为极负偏(极细歪度);2.孔隙纵向演化规律砂岩孔隙纵向上划分为四个特征段:原生孔隙发育段、次生孔隙发育段、次生孔隙递减段和致密段。原生孔隙发育段:经受的主要成岩作用是机械压实作用,方解石胶结、轻微的石英次生增大、石膏(后转化成硬石膏)胶结、少量自生粘土矿物生成等。有机质还没成熟,因此溶蚀作用非常微弱。孔隙类型主要是原生孔隙(严格讲应该是残余原生孔隙)。在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