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性细菌分析.ppt

厌氧性细菌分析.ppt

ID:58068396

大小:2.40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0-09-05

厌氧性细菌分析.ppt_第1页
厌氧性细菌分析.ppt_第2页
厌氧性细菌分析.ppt_第3页
厌氧性细菌分析.ppt_第4页
厌氧性细菌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厌氧性细菌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厌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概念: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特点:种类多分布广,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感染可发生于人体各个部位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厌氧菌可分为厌氧芽胞梭菌属:破伤风梭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肉毒梭菌------------肉毒中毒艰难梭菌------------假膜性结肠炎无芽胞厌氧菌:消化链球菌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双歧杆菌属真杆菌属脆弱类杆菌韦荣菌属G+G-厌氧芽胞梭菌属严格厌氧菌,革兰阳性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抵抗力强周鞭毛,无荚膜(除产气荚膜梭菌外)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防治:类毒素与

2、抗毒素多为腐生菌,少数为致病菌破伤风梭菌-----破伤风生物学性状形态:菌体:菌体细长,周鞭毛,无荚膜芽胞:芽胞正圆,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染色:革兰氏阳性培养特性:严格厌氧,血平板上可见薄膜状爬行生长物,有β溶血。在疱肉培养基中,肉渣变黑,有腐败恶臭味。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很强100℃1小时才能灭活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肉毒致病条件无侵袭力,细菌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伤口需要厌氧环境: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有组织坏死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新生儿出生时用不洁器具剪断脐带破

3、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属神经毒素,阻止中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导致骨骼肌强制性痉挛;破伤风溶血毒素所致疾病:破伤风感染途径:伤口致病条件:伤口内形成厌氧微环境潜伏期:几天至几周,新生儿感染“七日风”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1.一种强毒性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2.由细菌质粒编码,由两条肽链借二硫键联结而成:α轻链:具有毒性作用;β重键:能与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结合;3.神经毒素,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细胞有高度亲合力。4.毒性极强,每毫克纯化的结晶可杀死2000万只小鼠。具有免疫原性,经0.3%甲

4、醛作用后脱毒成为类毒素。发病机理破伤风梭菌及芽胞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外毒素脊髓前角,并可到达脑干封闭抑制性突触的介质释放伸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强直痉挛伤口附近肌肉痉挛,嚼肌痉挛(引起牙关紧闭和吞咽困难);躯干及四肢肌肉强直(呈特有的角弓反张体征);膈肌痉挛,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创伤神经纤维的间隙淋巴液和血液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破伤风免疫是典型的抗毒素免疫:微量毒素即可致病,不足以引起免疫;因此不能产生牢固的免疫力。有效地获得抗毒素的途径是通过类毒素的预防注射而获得的主动免疫,或通过注入大剂量抗毒素(TAT)而获得的被动免疫。免疫性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主要结合创伤史和观察特

5、有的体征。微生物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一般不做。诊断2人工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平时:对部队战士、建筑工人及其他易受外伤的人群:2次基础免疫/第一年;1年后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1次/5~10年。满3个月至6岁儿童:白-百-破(DPT)3联疫苗,3次孕妇:预防新生儿破伤风。患者早期接受治疗者:注射类毒素----获得有效免疫。预防与治疗1及时清创,防治伤口的厌氧环境3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紧急预防:肌肉注射1500~3000单位TAT(皮肤试验)。特异治疗:早期足量用TAT治疗。一般用10~20万

6、单位。4抗生素的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或甲硝唑能有效地抑制破伤风梭菌在局部病灶繁殖,并对混合感染的细菌也有作用。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生物学性状形态:菌体:粗大杆菌,有荚膜,无鞭毛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级端,小于菌体染色:革兰阳性培养特性:不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42℃,生长速度快血平板菌落特征: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双层溶血环卵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现象(stormyfermentation)疱肉培养基: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产酸产气。双层溶血环培养特性:不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42℃,生长速度快血平板菌落特征:

7、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双层溶血环卵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现象(stormyfermentation)疱肉培养基: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产酸产气。Nagler反应在卵黄琼脂平上,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卵磷脂酶分解卵磷脂,菌落周围出现白色混浊圈;若培养基中加入相应抗体,则不出现混浊。此现象成为Nagler反应。培养特性:不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42℃,生长速度快血平板菌落特征: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双层溶血环卵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现象(stormyfermentation)疱肉培养基:生化

8、反应: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产酸产气。“汹涌发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