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64199
大小:1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1
《登鹳雀楼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课 题:《登鹳雀楼》 教材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远望所见及其深刻的感受,激发人们积极进取。 第一、二句,描绘黄昏夕阳西下时,山河苍茫壮阔的美丽景色。用“依”和“尽”来表现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的状态;后两句写所见的壮丽山河,抒写诗人的感受。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也赋予上两句景物描写更丰富的内容。全诗画面宽广,景色壮丽,具有阔大雄浑的气势。诗中的哲理,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努力
2、,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 目标预设: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地颂读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观、说、想、议、读、比等形式,
3、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古诗。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思路: 一、从生活到诗文,从观察到说议,亲自登高,说体会,来帮助学生来理解这首诗。 二、从指导读出停顿入手,教给学生“音断而意不断”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地读出诗的韵律美感。 三、教给学生“利用手中资料或插图来帮助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自读自悟,鼓励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使学生从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和提高。 五、
4、引导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规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突破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深层次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了综合楼的三楼,你们看看窗外,你们看到了什么?以前你们在一楼能看到这些美景吗?你有什么想法? 今天老师还想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伸出手,和我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板书。(加拼音,小字头加“隹
5、”字旁。)谁来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指多名学生读)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4、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 二、初读古诗 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2、(出示全文)指名读,检查读诗。让同学们发现他们读的时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学生
6、一起学学他们,把生字再读一读。指名做小老师带读。 3、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学生仔细听一听,老师的读法有什么不同?指导:读出节奏,要在每行的前两个字后面停顿!课件出示: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一起学着老师在书上标出停顿的地方,然后练习读一读,指名再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常言说的好:“书读百遍
7、,其义自见。学生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了?哪些内容是写他想到的呢? 2、登鹳雀楼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看图想一想,再说一说。 交流:(1)指名说。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尽”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提示:“黄河入海流”我们可以调过来理解——就是“黄河流入海”。 (3)(条条江河通大江啊!)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想象着黄河水进入大海的场面。
8、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场面吗?播放录像。(叙述:一泻千里的黄河水,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一直向东汇注到浩瀚无涯的大海。真是“黄河之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