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ppt

食品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ppt

ID:58050187

大小:5.41 MB

页数:86页

时间:2020-09-04

食品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ppt_第1页
食品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ppt_第2页
食品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ppt_第3页
食品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ppt_第4页
食品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顾一、分离技术的分类及特点分离技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机械分离处理的是两相或者两相以上的混合物,如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等。传质分离的特点是分离过程中间有传质现象发生。如反渗透、超滤、电泳等传质分离过程:包括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控制分离过程。速率控制分离过程: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过程,如反渗透、超滤、电泳等。分离中利用浓度差、压力差以及温度差等作为分离推动力。平衡分离过程:指借助于分离媒介(热能、溶剂、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以各组分在媒介中的不同的分配系数为依据而实现分离的过程。如萃取、精馏、吸附、吸收、离子交换等。按分离

2、性质分类物理分离法:以被分离对象在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作为分离依据,热扩散法、过滤、沉淀、离心分离等;化学分离法:依据被分离对象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来分: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技术等;物理化学分离法:被分离对象中,存在着不止一个特性方面的差异,包括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二、食品分离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2、食品分离新技术能提高食品原料的综合利用程度。3、食品分离新技术能保持和改进食品的营养和风味。4、食品分离新技术使产品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5、食品分离新技术能改变食品行业的生产面貌。1、食品分离技术是食品工业的基础。植物油、淀粉、糖、速溶咖啡等油脂的低温脱溶、茶叶下脚料

3、、柑橘皮的利用等等膜分离代替热处理浓缩和真空浓缩、分离生物活性物质去除其中的有害成分:棉酚、芥子苷、黄曲霉素第七章膜分离技术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1748年,AbbleNelkt首次进行猪膀胱膜的渗透分离试验,揭示了膜分离现象;1861年ThomasGraham介绍了用膜分离法可以从多糖蛋白质溶液中除去一些无机盐类物质;1864年,Traube成功研制出第一片人造膜—亚铁氰化铜膜1907年Bechhold首先发表了滤膜性质的报告;1930年左右法国出现硝酸纤维素膜商品,用于过滤病毒和分离血清蛋白质等;195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eid等人最早提出反渗透淡化海水;1960年,Loeb

4、与Sourirtajan发明了第一代高性能的非对称性醋酸纤维素膜,反渗透(RO)首次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但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应用于工业上。在膜分离技术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技术为超滤(Ultrafiltration,简称UF)和微孔过滤(Microfiltration,简称MF),然后出现反渗透(ReverseOsmosis,简称RO)。20世纪60年代初,在制膜技术取得了突破后,膜分离技术才得到飞跃发展;膜材料、膜装置相继被发明;1957年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开始了离子交换膜的研究。1964年海军医学研究所研制出咸水淡化器。1970年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建立电渗析淡化水站,淡化

5、水生产量达100m3/d以上;我国:1977年至1984年,我国共生产电渗析器4000台左右,平均每年生产约600台;目前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乳品加工、果蔬加工、食品发酵、蛋白质和酶的提取等。二、膜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念膜分离: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液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膜分离法可用于液相和气相的分离。渗析(或透析):用半透膜把容器隔开,膜的一侧是溶液,另一侧是纯水,或者膜的两侧是浓度不同的溶液。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向纯水侧移动,而纯水透过膜向溶液侧移动的现象。属于渗析的分离方法有:电渗析、压渗析、渗析、热渗析。(一

6、)膜分离概念渗透:仅有溶液中的溶剂透过膜向纯水侧或浓溶液侧移动,而溶质不透过膜的分离现象。只能使溶剂或溶质透过的膜称为半透膜。如果半透膜只能使某些溶质或溶剂透过,而不能使另一些溶质或溶剂透过,称之为膜的选择透过性。引起上述分离的推动力:电位差、压力差、浓度差、温度差等。属于渗透的分离方法有:电渗透、反渗透、渗透、热渗透。膜分离是对溶液中不同溶质的分离,每一种溶质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因此,膜分离也是一种分子级分离。从膜功能上来说,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膜分离技术: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电渗析(ED)、气体渗透(GP)、膜乳化(FE

7、)及液膜分离技术等。超滤、反渗透和电渗析(二)分类过程膜主要功能推动力微滤对称细孔高分子膜孔径0.03~10nm滤除50nm的颗粒压差~0.1MPa超滤非对称多孔膜孔径1~20nm滤除5~100nm的颗粒压差~0.1MPa反渗透非对称性或复合膜孔径0.1~1nm水溶液中溶解盐类的脱除压差1~10MPa透析非对称离子交换膜孔径1~10nm水溶液中无机酸、盐的脱除浓度差电渗析阴、阳离子交换膜孔径1~10nm水溶液中酸、碱、盐的脱除电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