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复习.doc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doc

ID:58037018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8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doc_第1页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doc_第2页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doc_第3页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酸碱中和滴定复习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1、定量分析:化学上把测定物质各组成成分的含量过程,称为定量分析过程。中和滴定是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2、中和反应:酸+碱正盐+水如:①Hcl+NaOH===NaCl+H2O②H2SO4+2NaOH====Na2SO4+2H2O③N3PO4+3NaOH====Na3PO4+3H2O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量减少误差。3、中和滴定原理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

2、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对于反应:HA+BOH====BA+H2O1mol1molC(HA).V(HA)C(BOH).V(BOH)即可得C(HA).V(HA)===C(BOH).V(BOH)若取一定量的HA溶液(V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HA)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若酸为多元酸,HnA+nBOH===BnA+nH2O1molnmolC(HA).V(HA)C(BOH).V(BOH)则有关系:4、滴定方法的关键(1)准确测

3、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5、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碱式滴定管:不能用玻璃活塞(为什么?)注意:①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氢氟酸以及Na2SiO3、Na2CO3等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②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

4、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②4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两位。(2)操作:①滴定前的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注意:为什么用水洗后,还要用标准液洗?但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洗?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注意:a、手眼:左手操作活塞或小球,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b、速度先快后慢⑶终点确定: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

5、生明显变化。30s内不恢复原色⑷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读数:两位小数。因一次实验误差较大,所以应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误差分析:利用n·C1·V1=m·C2·V2进行分析二、指示剂的选择随着标准液的滴入,溶液的PH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何特征?为何能用指示剂判定终点是否到达?如何选用合适的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值)甲基3.1<3.1~4.4>4.4红橙黄酚酞5<8~10>10无色浅红红石蕊8<5~8>8红紫蓝(2)根据指示剂的发色范围选用指示剂。①0.1mol/LNaOH滴定盐酸,酚酞和甲基均可使用,当然两者测定结果不

6、同。②0.1mol/LNaOH溶液滴定0.1mol/LCH3COOH溶液恰好中和生成CH3COOCa,溶液呈弱碱性,选酚酞为指示剂,PH=8~10浅红色,误差小。③用HCl滴定NH3.H2O恰好中和生成NH4Cl,溶液呈弱酸性,选甲基橙为指示剂,3.1~4.4橙色,误差小。④用HCl滴定0.1mol/LNa2CO3溶液第一步生成N aHCO3时,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由红色→浅红→无色。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HCO3+NaOH第二步生成碳酸(CO2↑+H2O),可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由黄色→橙色,化学方程式为:N

7、aHCO3+HCl===NaCl+H2O+CO2↑小结:(1)指示剂的选择:①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②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③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2)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色后,半分钟内不复原)指示剂操作酚酞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无色变为浅红色橙色变为黄色强酸滴定强碱浅红色变为无色黄色变为橙色4三、误差分析以一元酸和一元碱的中的滴定为例因C标、V定分别代

8、表标准液浓度、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定值,代入上式计算。但是实际中C标、V定都可能引起误差,一般可把各因素引起的误差转嫁到V读上,若V读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若V读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通过分析V读的变化情况,可分析滴定的误差。引起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