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36056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8
《教学实践和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察物体》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目标预设]: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实录]: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观看《盲人摸象》的动画后。让学生说说听后你懂得了什么?生1:盲人摸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
2、象一把扇子。生2:还有,有一个人摸到脚就说大象象根柱子。生3:尾巴细细的,他就以为大象跟绳子一样。[反思:学生并不能回答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问应更直接,更简单:我们看物体要注意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一个物体。[反思:导入新课不够自然。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并没有说出我所预想的结果。当时我还以为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其实这个故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盲人本来就不能“看”物体,只能“摸”物体。只能说:盲人摸到大象的部
3、位不同,对大象的感受就不同;而我们看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而就这一点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又很难理解。][再设计:1、可以通过课件欣赏诗句导入。(与语文的整合)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首描写庐山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同一座庐山,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2、从“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直接导入(简洁干练)。] 二、观察物体,直接新授1、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1)出示玩具熊,引导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说出你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哪个面?让学生认识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再由老师引导认
4、识后面。(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各面是什么样子。生1:小熊的样子很可爱。生2:左侧面和右侧面都是毛茸茸的。生3:我们看不到小熊的后面。(3)老师转动玩具熊,以师指、生抢答的形式,巩固相关知识。[反思: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各个面的名称:正面、侧面(包括左、右侧面)后面和上面,是我给这节课增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很重要,而且这一知识将促进后段的教学。]2、教学第67页的例1(1)课件FLASH演示恐龙生活场景短片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生:没有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科技工作者根据资料制作出来的动画和
5、恐龙玩具。(2)瞧,小明、小亮和小红就在观察一个恐龙玩具,(课件出示图片)你知道他们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哪个面吗?生1:小明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侧面,生2:小亮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正面,生齐答:小红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后面。(3)请男同学在小猴的角度想想和女同学在小猫的角度思考:你们分别指出看到了大象的哪个面。(课件出示图片)男生: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后面。女生:小猫看到的是大象的左侧面。[反思: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三、选择位置,拓展延伸1、.观察放在讲台上的教具箱
6、 (1)小测试。 师:上课前,很多同学问我,这个箱子里有什么?我现在想用它来测测我们班上谁的眼睛最亮,谁的注意力最集中。不过有个小要求:每个同学在位置上坐直了观察箱子。能不能左偏偏、右偏偏呢?生:不能。师:好,开始。测试一:这个教具箱,你知道是哪个班的吗?生1:教具箱是三年级5班的。师:同意的请举手。这时只有左边的学生举手了。 师:测试二:你知道这个教具箱是生产日期吗?生2:是2004年7月生产的。师:同意的也请举手。这时右边的学生举手了,而且左边也有同学举手。师提问一个左边的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3:我是猜的。师:怎么猜的?生3:因为首先我是看见教具箱
7、的左侧面写了班级,所以我知道了是5班的。现在我看不到,右边的同学都同意生2的答案,所以我猜是对的。师:你真是个聪明灵活的孩子。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看来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教具箱可能看到不同的面。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些神秘感,因为我把班级和生产日期分别贴在教具箱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我提出测试一后,左边的同学立刻说出了答案,坐在右边的同学有些纳闷。这时如果我反问一句:右边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一人举手呢?就更到位了。当我提出测试二时,于是我问左边一位同学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是猜的,我肯定了他的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