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doc

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doc

ID:58030483

大小:3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樊银保课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2、统一的变化过程。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难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随笔情景导入【投影图片】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学生讨论】图片上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

3、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举例说明图中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教师小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水文→地貌: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千沟万壑。       3【引入新课】根据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地理要素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

4、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新课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过渡】整体性就是自然环境所具有的特征,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承转】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这些地理要素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1、水循环水循环的定义、如何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怎样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定义、如何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怎样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生物循环(重点讲解:生物循环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小组讨论】案例1中生物

5、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承转】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教师小结】能量流动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环境物质循环过程:通过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的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改造了自然地理环境。  

6、【学生思考】图5.2,树如何自养?【教师小结】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新功能----生产功能。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1、生产功能【学生思考】这个过程需要那些自然要素的参与?植物、大气、土壤及水圈、岩石圈说明生产功能是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需要将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要素统一在一起,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学生活动】如果这是一棵阔叶树种,挪动到我国的西北部地区,能不能成活?成活需要那些条件?为什么?【承转】在西北地区的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形态又是怎样的呢?

7、【投影】西北地区的植被---骆驼刺的剖面图。说明由于水分的改变,物质能量交换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发生了变化,为了生存,生物必须改变个体形态,达到协调。转入平衡功能。2、平衡功能【学生活动】藏羚羊的生存环境,数量变动的原因?其数量是否保持稳定?【投影/教师小结】3 结论:平衡功能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的性质的相对稳定,且此平衡是动态平衡。进一步举例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印证结论。【承转】地理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如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为什么变化?如何变化?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学生讨论】案例2分析:画出黄土

8、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的变化和人类影响的过程。【投影/教师小结】  结论: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