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28842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8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探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探析屮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AnalysisonEducation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andQualityMonitoringSystemHUPeikai(HubeiEngineeringInstitute,Huangshi,Hubei435003)AbstractEducationqualityforsurvivaland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playavitalrole,howtoevaluatethequalityoft
2、each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vocationaleducationisthekeytoensuretheteachingeffect・Fromthecurrentsituationofeducationvocationalcolleges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andproblemsstart,analyzethecontentofvocationalcollegesteachingevaluationsystem,proposedtheideaofestablishingqualityc
3、ontrolsystemsandideas・Keywordseducationandteachingquality;qualitymonitoringsystem;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的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评价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1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本省范围内高职学院的教学评价模式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初步建立了教师教学评
4、价模式,评价过程一般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领导,成立教务处、督导组、同彳亍教师、学生信息员代表的教学质量评价小组,釆用督导组专家评价、同彳亍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运用包括教学态度、教学环节、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但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多数达不到应有的评价目的。具体表现为:第一,评价体系尚未系统化,评价标准主观、单一,缺乏“职业”特色。目前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多是借鉴了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参照本校的特点,经过综合类比后产生的。评价标准很难反映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指标,往往采用描述性、易于量化的单
5、因素评价指标,并将它们简单相加,用程式化、固定化的指标来衡量本应充满差异和特色的教学活动。这种方式抹杀了被评价课程的专业性,不利于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第二,重理论教学效果评价,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高职教育自身具有的独特特点,而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效果评价注重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传授和知识基础的评价,而忽视了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的程度及在实践中的参与程度等方面内容几乎没有涉猎。第三,运行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校、政、企”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多元评价有效共同体。
6、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包括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领导和同彳亍、督导评课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但这只是以校内为主,缺乏企业对实践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反馈。很多学校往往存在将毕业生推向了社会就不再评价,缺乏用跟踪和调查的情况,被动地接受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并不主动去收集各类信息用于改进自身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未显现“多元化”的有效共同体。2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2」教学能力评价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1)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含以下方面:①教师素
7、养。教师素养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学业绩,具体表现为较高的政治素质、崇高的师德修养、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及良好的教育观念。②知识结构。高职院校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熟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组织教学,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社会的需要。③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包括
8、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法运用能力、教学表达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等。(2)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