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28804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8
《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工商管理类人才主要流向当地中小企业。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帮助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对接企业需求,与此同时,发现当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终结合中小企业需求,提出了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思路,从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小企业;需求;应用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人才也逐步呈现出需求大、质量优的要求。而当下高职院校开设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面临着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对接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的巨大挑战。由此可见,进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
2、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起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是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难题。一、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现状(-)面临较大缺口的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已占据全国企业数量大半以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对基础技术人员的需求以外,对工商管理类的营销、人力资源、行政事务等人才的需求也非常旺盛。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内部员工构成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来源于亲戚朋友裙带关系,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和正规化,对具有基础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就逐渐出现并日渐加大。通过调研,大约有25%〜30%的中小企业雇主都非常倾向于
3、选择高职类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职于自己企业,因为高职学生的定位、素养都比高中生或者本科生相对更符合冃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二)需要实践性和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企业内部管理是一项简单而乂复杂的工作。中小企业在选择企业内部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时更为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基础管理人才,更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企业实际应用相衔接。因此,在招聘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时,倾向选择那些有较强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或者有过类似实践经历的学生。(三)对工商管理类人才提出具备综合素养的要求中小企业在选拔从事工商管理类工作的员工时,除了要求基础专业应用能力外,对其综合素养也会有比较高的期望
4、。通过调研,中小企业雇主招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时,综合素养要求排名分别是具有较强的灵活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以及具有踏实肯干的精神。二、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定位不准,无法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虽然高职院校大多开设了工商管理类的相关专业,但各个高校该类专业的差异性不大,基本上呈现出相似的培养目标。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更为强调的是具备通用的工商管理知识、技能之类,能胜任中小企业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等。这种专业定位既没有结合地方经济和优势产业,突出专业服务地方企业特色,也没有在学校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打造自身专业个性,最终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没有特色,也不受
5、企业青睐。(二)校企之间缺乏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相对封闭日前,很多工商管理类专业逐渐意识到对学生培养要适应企业的需要,但怎样针对企业独特的需要培养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其实缺乏比较好的衔接。大多数工商管理类专业和企业之间都没有比较好的合作,授课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学生没有深入企业实习机会,最终的结果是闭门造车,学生毕业后才发现自己所学和企业需求之间差别很大。另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在选择和高校合作方面有75.2%的企业都没有这类行动,招聘工商管理相关专业人才时,主要依托网络或者人才市场等,但往往找不到比较合适的岗位胜任人选。(三)脱离企业实际,教学内容和方式
6、比较传统工商管理类专业涉及营销、人力、会计、电子商务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当下高职院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牛的授课主要还是集中在课堂老师授课,满堂灌的情形,重理论、轻实践,垂讲授、轻动手的局面在学校比比皆是。没有针对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和能力,将岗位内容进行分解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改变教学内容;也没有和企业进行合作,将课堂搬到企业中或将企业工作形式融入到课堂中,去改变教学方式。(四)评价以理论知识为主,考核方式缺乏合理性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牛评价,日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看期末考核和平时课堂表现。这种考核主要是以试卷形式进行理论考试。由此可见
7、,这种评价是比较单一,甚至不合理的,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等的评价几乎没有。同时,现有的评价几乎全部都是教师评价,没有考虑来自其他主体的多元评价。三、构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一)对接企业和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定位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职于中小企业,各院校需认真调研自己学校所处地区的行业环境、经济环境,中小企业主要集中的产业等,掌握当地现在以及将来的产业发展趋势。通过以行业和产业带动专业的设置,以岗位能力带动课程的改革,最终培养出适合当地经济,满足优势产业里的中小企业对应用型创新型基层工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