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25289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8
《新建Micro结构化预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进一步明确结构化预习的重要意义所谓结构化预习,就是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从理论层面分析,组织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结构化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从功能上看,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时学生搜集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资料,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教材,从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结构化预习是课中生动活泼地探究学习的前奏。参与了结构化预习的学生不仅
2、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还会将预习时的困惑上升成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和习得的学习方法走进课堂,还带着困惑问题走进课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深入开展新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第三、结构化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活动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学习往往处于浅层次,教师不断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长此以往就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
3、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第四、结构化预习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交到学生自己手里,让学生自己走进知识的宫殿,挖掘知识的宝藏。一份好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结构化预习,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二、积极探索学生“结构化预习”的有效途径首先、结构化预习课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应侧重培养他们的
4、预习兴趣、预习习惯、高年级重在训练思维,培养学习方法。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依案”预习,以增强预习效果。再次、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三步一达标”结构化预习的方法,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预习效果。“三步一达标”结构化预习法基本流程第一步,走进“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及学法。构建起预习目标结构图。第二步,走进文本,解决学习目标里的基本问题。(如语文:准字音、通句子、明内容、理结构、清脉络等。)预习时,学生要从教材设置的各种情景(图)中发现有效信息,从整
5、体上了解新知。整体构建起知识结构图。走进文本就是要让学生反复读书,对学习内容有整体的初步感知是预习的前提,在组织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时,对学生看、读教材遍数应有明确要求。首先,对文本内容的阅读至少要5遍以上。针对学科特点,还要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其次、要把读书方法教给学生,即划、思、写、记、练。划,即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思,即边读边思考;写,即边读边做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练,即边读边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练习。预习时要让学生做到眼到,脑到,心到,手到。第三步、深入文本,标注疑点,生成问题。这是预习的重要一环。对预习中遇
6、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协作去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及时记下来,构建起问题体系,以使下一步学习更有的放矢。对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认真给予指导。如:引导学生从学习目标出发提问;从学习重点出发提问;从课题出发提问,课文中的小泡泡、从课后思考题出发提问;也可以结合“导学案”上的问题发问等等,都不失为一些好的方法。第四步: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这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环节。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知识,对文本产生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尝试了某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在此基础
7、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以检验预习效果。教师适时对学情进行评价,这样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难点,关注学生的焦点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四、“结构化预习”的效果和几点思考1、实践证明,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地接受和等待。导学案的结构化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学习的关键点,自主
8、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就产生了急于想展示学习成果的心理,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就产生了学习期待,所以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2、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