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之我见(1).doc

阅读教学之我见(1).doc

ID:58023155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7

阅读教学之我见(1).doc_第1页
阅读教学之我见(1).doc_第2页
阅读教学之我见(1).doc_第3页
阅读教学之我见(1).doc_第4页
阅读教学之我见(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之我见(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之我见说来惭愧,这些年来,很多次听说过“阅读教学”这个概念,自己也只是模模糊糊的似乎明白,直到最近学校要求写点关于阅读教学的材料,不得不明确一下概念,于是翻阅《课程标准》,赫然是如此字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看后方才明白,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就用这种教学方式,尽管自己也不知道。于是在感到汗颜之余,回思自己这些年来的一些教学过程,感觉也有点个人看法,在此壮胆写出,望诸方家赐教。一、阅读教学首先是实现一个由“灌”到“喝”,由“讲”到“学”的转

2、变。多少年来的教学方式,让我们为师者养成了一种,为了任务而完任务的惰性心理,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片面注重讲述,所以导致后果:课文虽然讲完,可学生接受太少。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屡次教同一篇课文又往往让我们对一篇文章囿于成见,这就有意无意的约束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阅读教学不是先生讲学生听,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过程好比由给一个人灌水,到让一个人自己喝水,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让我真正明白这个

3、道理的是我在让学生自学《临江之麋》这篇文章时学生的表现。这是一篇课外的古文,文下只有个别词的解释,本想让学生自己先熟悉内容,自己再全篇讲解的,因为对于古文我总是放心不下。可正在我准备洋洋洒洒、口若悬河的时候,学生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讲,老师我讲。”说实话,我心想:你们行吗?看到他们那么积极,不忍打击其积极性,于是冷眼旁观,准备看笑话。于是张三说一句,李四说一句,可到了最后我真的笑不出来了,因为除了三处确实他们不懂的之外(其实我又何尝真懂,只不过是提前备了课而已),通篇文章竟较为通畅的理解下来了。而用的时间竟然只有半个小时,

4、这比我苦口婆心的讲解和强调要少的多。末的思考是:我或许太不相信学生而过多的大包大揽,或许自己的所谓的讲解无形中妨害了学生们主动性思考的发挥……总之,从那之后我决定把学生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一、阅读教学应有一个质疑与解惑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之所以有别于所谓的“放羊式”教学,关键在此。因为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阅读,不同的学生总有不同的疑问,所以说质疑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在这一点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否定,不怕疑错,就怕不疑。而每一个疑问的产生的背后都表示着不同的认知水平,每一个疑问的解决的背后都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始终

5、认为教师在专业上的最大功效就是“解惑”,而解惑则是需要解的是学生最需要解的惑,而不是教师自己想当然的认为学生有什么疑惑。在具体实施上,我是这样来做的。比如让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疑问并且作好记录。课堂上,在各个学习小组内部交流疑难问题,给他们充分的讨论的时间,最后每个小组会产生一个或者几个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每个小组长在黑板展示自己的问题,这样五个小组出现了五组问题,往往有雷同的,我就做一下“合并同类项”的工作,然后全班一个一个的来思考这些问题,在“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一个个表述中,教师以一种温

6、和的语气,引导一股暖流缓缓的从他们脑海中流出,又流回他们的心田里,极少完全的否定,极少强制性的灌输,说实话,这是我在教学中最为自得其乐的事情,它让我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是海阔天空的高谈阔论而是切合学生实际的正确导引。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真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一、阅读教学中应侧重于“品味探究”这个环节。对一篇文章感知与理解毕竟是停留在一个浅层次上,真正优美的文章应该学会“品”。这个“品”字实际上是一个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的环节所在。我们在讥笑古代的老学究摇头晃脑读书的迂腐的同时,是否发现了其中蕴涵的“品”的精神,对

7、于一篇文章不会“品”始终停留在一种肤浅而不深邃、理解而不精通的层次上。然而“品”这个字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注定了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而不是整齐划一的,所以“品”具有读者的个性。但同时,也切忌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这决定了个性中的共性。以一篇文章的主题而论,在不同的学生面前一篇文章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样的,所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但却往往只有一个主题是作者的本意,在引导学生以读者的身份探究文章主题的时候,教师有责任指出何为作者的本意。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品”更主要的要落脚于文

8、章的语言特色,所以品语句,往往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在品中应关注修辞方法、感情色彩、句式结构等诸多方面,不一而足。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品味探究的。首先教师例讲,然后设计问题提示学生思考,最后全班交流。例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