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认知重建.doc

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认知重建.doc

ID:58021776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7

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认知重建.doc_第1页
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认知重建.doc_第2页
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认知重建.doc_第3页
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认知重建.doc_第4页
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认知重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认知重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认知重建[摘要]近年来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而认知重建是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法和策略。通过教师在职业价值、角色意象、学生属性职业压力、教师人格面具、完美理念等方面的认知重建,教师可以使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与行为得到消除,从而保持心理平衡,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认知重建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及各种矛盾的交织,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的趋势,教师中出现自卑、焦虑、抑郁、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强迫症、神经症等心理症状的比例较高。如何维护与促进教

2、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要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除了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外,教师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十分重要。认知重建是教师自我保健的一种重要方法与策略。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不良情绪或行为并不是由某一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识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因此,通过认知重建,教师对自己原有的某些不合理观念、态度进行重新评价桥正或调整,可以使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得以消除,从而保持心理平衡,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一、职业价值认知重建:社会价值与人

3、生幸福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从“社会”的角度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名言警句,影响了很多人投身教职。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社会的关注享受较高的报酬和待遇,形成了基本的心理期待。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并不理想。教师工作不仅辛苦,而且也不一定常有鲜花和掌声相伴,报酬与待遇在各阶层、工种之中,也不能算是特别好,有的贫困地方甚至时有拖欠工资的情况。这导致了一些教师的心理挫折,看不到教育工作的意义,认为这是一个缺乏成就光顾的工作,特别是在和学生、家长、领导等发生冲突,在

4、教育教学过程中遭遇挫折之后,热情熄灭了,厌倦感、失落感油然而生,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工作失去了动力。任何一个职业,都不能从单一的向度规定它的价值。“太阳底下最崇高光辉的职业”,是从教师职业群体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来言说的,并不是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和意义的完整诊释,也不是对教师个人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描述和承诺。和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职业一样,教育工作既是平凡的,又是重要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与工人、农民、军人、医生、工程师、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一样,都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5、仅在于它有着自身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乐趣。对此要有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既不要为从事这种职业而自觉高人一等,也不要自轻自贱,觉得比其他社会职业低下。同时,每个教师能否受到社会的尊重,能否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自身的学识、能力、水平、敬业精神以及对教育事业贡献的大小密切相关。在如此庞大的教师队伍中,成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而备受重视和奖励的只是少数,而不会是全部。因此,在新时期,教师既应去掉笼罩在自己头上的“神圣”而虚幻的光环,又不要自惭形秽、自觉低贱,不要让职业评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片面走向另一

6、种片面,而应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自己,以一个从事这一职业的普通公民来看待自己,以宽阔的胸襟和开放的心态来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另一方面,对个体生命而言,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它美好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关键在于人们怎样认识、比较、取舍。教师职业与其他社会职业一样,平凡与伟大交织、艰辛与欢乐共有、付出与收获同在。许多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确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之一,这是因为他们体验到当教师不仅有稳定的收入和工作条件,而且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它充盈着自由的欢乐,内含着创造的幸福,给人带来内在的

7、满足与尊严。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价值的实现。显然他们真实地看到了教师职业美好的一面,并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并不那么完美的一面。他们认为教师职业可以体现出社会价值与个人生命价值的统一,拥有幸福感。总之,教师不仅需要他人、社会的关注与尊重,也需要自我价值的接纳和认同,需要以平常心、幸福感来对待自己的职业,避免一些自挫性的认识,维护心理健康。二、角色意象的认知重建:教师更应象阳光人们常常将教师比喻为“蜡烛”,许多教师也以此自励,以致形成一种“蜡烛”的自我意象。他们认为,一个好教师就应该只讲奉献而不讲索取,他们废寝忘食

8、地工作、超负荷运转、节假日不休息、生病也坚持上课,直至累倒在讲台上,释放完自己的最后能量。如此践行的时候,又有着无法排解的困惑,如感到空虚和失落、缺乏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成就感。特别是在遇到大的压力、遇到改革时,他们心力交瘁却难以应对,有一种无力感、无助感,有一种能量耗尽、心被掏空的感觉。可见,“蜡烛”这种比喻虽然较好地反映了教师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但它将教师描绘成一种“悲剧角色”,它漠视了教师的内在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